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腫瘤科醫(yī)學進展 > 世界第一張癌癥基因突變的結構模型
據英國《衛(wèi)報》網站8月14日報道,世界第一張詳細的導致癌癥的基因變異圖在14日公布,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無疑將為研究癌癥這項不治之癥的科學道路提供前所未有的動力。這張圖一共呈現了20余種基因突變的結構模型,這些結構要么三三兩兩進行組合構成了30種不同類型的癌癥,包括常見的腦癌、血癌、肺癌等等。
業(yè)內專家在得知這個消息并進行深度剖析后,興奮地表示這張圖的重要性無可言喻,它或許將指引我們找到預防甚至徹底治療這項絕癥的方法。 在過去,科學家在前赴后繼的鉆研中所得到的大抵不過是對癌變背后的因素的一知半解,比如環(huán)境中的某種化學污染,亦或隨著年紀的增長細胞產生的某種問題……而確切的究竟是怎樣的根源所導致始總是一個迷。但這張圖卻仿佛使一切豁然開朗,大多數的癌癥如研究者長期以來認為的那樣,是由基因的突變引起的,舉個例子,如皮膚癌,由于太多太強的紫外線的攝入皮膚細胞,某個細胞在接收大于周圍相同的細胞時,就很有可能發(fā)生變異,在圖中的結構公式里,科學家將其解釋為一個“基因密碼”由“C”變?yōu)榱?ldquo;T”,在煙草造成的肺損傷里,變異細胞則是由“C”變?yōu)榱?ldquo;A”,而理論上所有的癌癥都是由兩種及其以上的變異組合導致的,一些現實的癌變會更復雜。
而相對來說,科學家在這基因圖里發(fā)現,一些不同的變異組合只會導致一種癌癥,像在青少年中高發(fā)的神經母細胞瘤就屬于這種情況。而30種癌癥里有25種都被證明在變異組合中年紀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這項發(fā)現被賦予的期望值很高,科學家們都希望能借此開啟每一個癌癥疾病背后細胞變異的根源,已經有計劃稱將對人類細胞做分門別類的實驗,放在設定的環(huán)境中,而后觀察是否發(fā)生了有類似結構圖中的變異模式,以此為切口深入研究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找到醫(yī)治的方法。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fā)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