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精神科醫(yī)學進展 > 血小板水平或可預測**傾向
人體大部分疾病可通過血液或其他生物標記識別。但迄今為止,絕大部分精神疾病的評估只能通過耐心觀察及長期跟蹤檢查病人的行為和其他外部癥狀,醫(yī)學界對此長期存在爭議。
一項新近發(fā)表于《兒童和青少年精神藥理學雜志》(J Child Adolesc Psychopharmacol. 2013 Feb;23(1):49-53.)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存在自殺傾向的精神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水平顯著高于不存在自殺傾向的患者。這項開創(chuàng)性研究為臨床工作者通過實驗室檢查預測自殺傾向提供了可能。 該研究由以色列Beer-Sheva精神衛(wèi)生中心的Micha Ragolsky及其同事所開展,始于1995年,至2004年結束,共選取了108名12歲到18歲之間的、未服用藥物的住院病人,同時隨機選取了77名健康未成年人作為對照。研究者在研究開始前對受試者進行評估,按照是否存在自殺傾向將患有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癥及其他精神障礙的住院病人分為兩大類,對照組均被列入非自殺組。研究者評估了每位受試者的年齡、性別、吸煙習慣和血小板數(shù),發(fā)現(xiàn)血小板數(shù)與自殺傾向顯著相關:存在自殺傾向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顯著高于不存在此傾向的患者及健康對照組。為了證明血小板數(shù)與抑郁癥無關,研究人員還比較了自殺及非自殺的抑郁癥患者,結果顯示,血小板數(shù)與抑郁癥患者的自殺傾向存在關聯(lián)。Micha Ragolsky稱,此項研究結果對實際臨床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事實上,60%存在嚴重自殺念頭的青少年會在1年內(nèi)公開這些想法并企圖自殺;另據(jù)以色列疾病控制和預防部門的統(tǒng)計,自殺是10歲到24歲青年的第三大死因。Micha Ragolsky還指出,該團隊的下一項研究將聚焦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他們將試圖采用血小板水平預測其可能出現(xiàn)的躁狂及抑郁發(fā)作。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精神障礙。證據(jù)顯示,精神科住院部...[詳細]
PANSS-30、PANSS-14和PANSS-8 均不具有“可擴展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