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發(fā)性氣胸的診治經驗
2018-12-12 15:00
閱讀:4826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劉海軍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胸腔閉式引流仍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氣胸的最好方法。
慢性支氣管炎由于長期氣道炎癥使細支氣管官腔狹窄,形成不完全阻塞,于是患者吸氣時氣體進入肺泡,呼氣時氣道過早閉合,肺泡殘氣量增加,使肺泡過度充氣,長期反復氣道感染和慢性氣道炎癥,使白細胞和巨噬細胞釋放的蛋白分解酶增加,損害肺組織和肺泡壁,導致多個肺泡融合形成肺大皰,肺大皰使肺泡壁毛細血管受壓,致其供血減少從而促使肺泡壁彈性減退,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患者大多數(shù)支氣管壁長時間在充血水腫狀態(tài)之中,大量纖維組織增生使得管壁在脆性狀態(tài)之下,平滑肌本身彈力纖維被破壞或者發(fā)生變性,使呼吸通路障礙,于是大量肺大皰出現(xiàn),此時有誘因,如患者有力咳嗽或便秘排便等突發(fā)胸內壓增高,極有可能使肺大皰破裂進而并發(fā)氣胸[1]。就像吹氣球一樣,只要持續(xù)吹而不放氣,氣球壁逐漸變薄,一定會吹破的。
氣胸是胸膜破裂氣體進入胸膜腔后產生,抬舉重物,咳嗽、噴嚏、屏氣或高喊、大笑等常為誘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突發(fā)胸憋、氣短,活動后加重,呼吸困難,有瀕死感,應懷疑氣胸發(fā)作,行胸部X線片一般均可診斷,而胸部CT不僅可以診斷氣胸,還可以發(fā)現(xiàn)氣胸的原因。故筆者認為臨床醫(yī)生不應局限于聽診肺部啰音的存在而診斷為慢支、肺氣腫合并感染或慢阻肺急性發(fā)作,給予抗感染保守治療后患者病情加重出現(xiàn)呼吸衰竭時才想到胸部正位片,發(fā)現(xiàn)氣胸。因為長期慢支、肺氣腫的病人,肺順應性降低,肺功能極差,儲備功能減低,肺組織稍有氣體壓迫,少量氣胸(胸部正位片是肺組織壓縮10%-30%)即可出現(xiàn)明顯呼吸困難,而此時患者肺部呼吸音可以聽到啰音。
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現(xiàn)氣胸的治療,筆者臨床體會認為,應首選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同時給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治療。因為慢性阻塞性病人肺組織經長期炎癥破壞肺彈性差,肺組織纖維化嚴重,行胸腔穿刺,氣體不能完全抽盡,而且由于肺氣腫使肺泡壁薄弱,且代償使肺體積相對增大,容易穿破肺,對肺組織膨脹不利,對感染控制不利。行胸腔閉式引流應盡早盡快,最大限度地解除對肺的壓迫,改善病人癥狀,減少呼吸衰竭發(fā)生。對于引流管口徑問題,近年來提倡微創(chuàng),細小管徑引流,甚至使用中心靜脈導管穿刺引流,筆者認為長期慢阻肺病人,特別是多次氣胸復發(fā),或CT診斷存在肺大皰病人,不提倡細管引流,因引流不暢,易堵塞等原因應盡量使用粗管引流,引流管徑在F20#以上為佳。引流1周內引流通暢無氣泡排出,肺膨脹良好的病人,可行吹氣球、下床活動等鍛煉呼吸功能的方法促使肺膨脹、愈合,有利拔管;對于引流1周內引流管通暢無氣泡排出,肺膨脹不良病人,考慮行低壓力(20-25cmH2o)負壓吸引,促使肺膨脹又不至于使閉合的破口再次破裂;而對于2周以上患者仍氣胸不愈合,引流氣體排出不斷,肺膨脹差的病人,從一般狀況及心肺功能,以及肺大皰占位,有效通氣肺組織容積等方面評估病情,條件允許可行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加胸膜摩擦術治療,也可行小切口肺大皰切除術治療,但是一定要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及禁忌癥,嚴重營養(yǎng)不良,心肺功能衰竭者開胸手術要慎重,因有術后持續(xù)肺部漏氣不愈合可能,甚至出現(xiàn)嚴重感染致多臟器衰竭死亡可能,故胸腔閉式引流仍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氣胸的最好方法。
參考文獻
[1]代文.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發(fā)自發(fā)性氣胸的臨床觀察與治療[J].中國保健營養(yǎng)旬刊,2014,24(4):153-154.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