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ESC關于心衰診斷及治療指南于2012年5月在心衰會議上公布,發(fā)表在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2; 33: 1787-1847)上,指南全文也可在線獲得。在 2012年8月27日的ESC大會上John McMurray和他的工作組介紹了心衰新指南的主要變化。
1 醛固酮受體拮抗劑(MRA)適應癥的擴展
MRA如安體舒通(spironolactone)或依普利酮(eplerenone)目前建議可應用于所有有癥狀(NYHA Class II-IV)的心衰患者以及射血分數(shù)≤35%的患者中,盡管患者已應用了ACEI和β-受體阻滯劑降低心衰住院和過早死亡的風險(I-A recommendation)。
2 竇房結阻滯劑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的新指征
基于SHIFT試驗的研究結果,伊伐布雷定目前被認為可以降低竇律以及射血分數(shù)≤35%、心律≥70 bpm、有持續(xù)性癥狀(NYHA Class II-IV)的心衰患者的住院風險,盡管患者已給予了循證醫(yī)學推薦的β-受體阻滯、ACEI和MRA治療(Ia-B recommendation)。
3 心臟再同步治療(CRT)適應癥的擴展
CRT (最好CRT-D) 目前推薦用于NYHA II級的心衰患者,如果患者心律為竇律、QRS時限≥130 ms、QRS波群為LBBB形態(tài)、射血分數(shù)≤30%,并且患者能以良好的功能狀態(tài)存活超過1年,CRT可以降低心衰住院風險及過早死亡風險。相反,如果患者沒有LBBB、QRS時限≥150 ms,推薦水平只為IIa-A。指南也提示CRT在兩種常見的臨床情況中的證據(jù)不確定:房顫患者和射血分數(shù)降低的患者有常規(guī)起搏的適應癥而沒有CRT的其他指征。
4 有關心衰患者血運重建的新信息
STICH研究結果提示對心絞痛、有兩或三支血管病變(包括前降支狹窄)、 LVEF ≤35%、能以良好功能狀態(tài)存活≥1年的患者推薦進行CABG(I-B推薦)。
5 對左室輔助裝置使用增加的認識
左室或雙心室輔助裝置推薦用于選擇性的心衰終末期患者中。盡管給予最佳的藥物和器械治療,患者仍需要心臟移植以改善癥狀及降低心衰住院的風險和過早死亡的風險,在等待移植期間可進行左室或雙心室輔助裝置治療(I-B recommendation)。然而,這種推薦僅限于有兩個月以上嚴重心衰癥狀的患者,盡管患者已接受了最佳藥物和器械治療,
6 經導管瓣膜介入治療的出現(xiàn)
如果患者不適合外科手術(通常由于嚴重的肺動脈疾?。?,對伴有心衰的嚴重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應考慮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對于繼發(fā)性二尖瓣返流的患者不能進行外科手術或有難以接受的高心外科風險的患者,為改善癥狀可考慮經皮緣至緣(edge-to-edge)的修補(二尖瓣修剪)。(北京安貞醫(yī)院 周玉杰 閆振嫻)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
流感治療的當前狀況與挑戰(zhàn)盡管已有多種抗病毒藥物和治療手段,流感治療仍面臨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