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不自治,有一定道理。因為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在診斷過程中容易摻雜許多不必要的顧慮和憂患意識,這樣就會影響客觀的分析和診斷思維,從而容易導致誤診和誤治。
這也和法官對于親人、熟人或有牽連的人的案件要回避一樣,往往在處理這樣的問題時會不自覺地失去公允。
曾經(jīng)聽過一則中醫(yī)的故事,講的就是這件事情:好像講的是淳于意。淳于意的醫(yī)術是很高明的,但是一次在給自父親治病時,用藥總是遲遲不見效果。一天,因有事外出,托徒弟代為診病抓藥,徒弟當看到老師以前的藥方時,發(fā)現(xiàn)了問題,覺得其中一味藥似乎用量偏小,以為是老師一時疏忽,不假思索地給加大了劑量,結果服藥后效果出奇地好。當淳于意回來后,年到眼前的情況,覺得不可能出現(xiàn)這種奇效的,于是便問徒弟什么原因,徒弟如實告訴淳于意,因為老師的疏忽,一味藥量用小了,自己給加大了劑量。此時淳于意恍然大悟。其實徒弟那里知道個中情由啊,因為病人是自己父親,而這味藥又是劇毒藥,自己每當開藥單子時總要思忖再三下不了決心啊,本來該用的劑量,自己就因為是給父親用藥才減了量,所以也就遲遲不見療效。
這大約就是醫(yī)不自治的來歷吧!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lián)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