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桑葉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經(jīng),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等功效,并有助于輔治多種疾病。
手腳麻木:桑葉30克,或加桂枝20克,牛膝10克,細辛5克,加水適量,煎取汁液,倒入盆內(nèi),適溫時浸泡手足,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鐘。日1劑。
風熱感冒:桑葉9克,菊花12克,竹葉6克,水煎10分鐘,早晚分服。日1劑。
眼疾:急性結膜炎,以桑葉、野菊花各10克,加水適量,煎取汁液,倒入盆內(nèi),以熱氣熏眼,并以凈干毛巾浸藥液敷眼。日1劑,兩次或多次用;年老眼干昏花、流淚,可單用桑葉洗眼,也可取桑葉4~6片,洗凈,搗泥,分攤在兩塊薄紗布上,閉目,分敷貼于雙側(cè)眼皮上;淚囊炎、麥粒腫,以桑葉9克,菊花、金銀花、當歸、赤芍各6克,黃連3克,同法煎取汁液,趁熱先熏后洗患處,每日一劑,用兩次。
高血壓、眩暈:桑葉10克,菊花、金銀花各6克,共置保溫瓶中,沖入沸水適量,燜10分鐘,代茶頻飲,每日一劑。
糖尿病:取桑葉10~20克,置茶杯內(nèi),沖入沸水適量,稍蓋燜,代茶頻飲。每日一劑。
面部痤瘡、黃褐斑:桑葉20~30克,加水適量,煎煮10分鐘,取汁倒入盆內(nèi),放溫后洗臉,早晚兩次;可同時以桑葉15克,煎水代茶頻飲,每日一劑。
酒渣鼻:桑葉、黃芩、金銀花、野菊花各10克,水煎10分鐘,取濃汁,以消毒棉簽蘸藥液涂擦患處,每日3~5次,每日一劑。
咽痛咳嗽:桑葉20克,麥冬、玄參各10克,共置茶杯內(nèi),沖入沸水適量,燜15分鐘,代茶頻飲,每日一劑。
中耳炎:桑葉適量,洗凈后,搗爛,擠汁,滴入患耳1~2滴,每日滴3次,連用3~5天。
手足皸裂:桑葉10~30克,加水適量,水煎10分鐘,取汁,倒入盆內(nèi),適溫時浸泡手足各30分鐘,早晚各一次,每日一劑。
脫發(fā)、發(fā)少:桑葉10~20克,茯苓15克,共置茶杯內(nèi),沖入沸水適量,代茶頻飲,每日一劑。可同時用桑葉20克,加水適量,煎后取汁,倒入盆內(nèi)洗頭,每周2~3次。
吐血、衄血:桑葉適量,焙干,研末,每服3克,涼茶送服。必要時,間隔一小時后續(xù)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