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干膠質瘤的治療仍是一個難題,選擇治療及放棄治療不是臨床醫(yī)生能夠決定的問題。既然患者及家屬選擇繼續(xù)治療與病魔作斗爭,我們大夫要做的就是努力克服各種臨床困難,幫助患者延長生存時間及提高生活質量。
隨著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技術及放化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更新,臨床上逐漸開拓了腦干膠質瘤的治療空間在盡可能擴大腫瘤切除的基礎上輔助術后放療及化療等綜合治療,是目前治療腦干膠質瘤的標準治療方案由于膠質瘤細胞的侵襲生長、對放化療的抵抗等特征,腫瘤復發(fā)難以避免。
這篇文獻主要是隨訪了26例高級別腦干膠質瘤患者生存情況,來評估影響高級別腦干膠質瘤患者的預后影響因素。
該作者明確說明了隨訪截止日期。并且記錄了患者術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別為63.3%、38.2%和26.5%。對性別、腦積液、病理類型、手術切除情況、放療劑量年齡、WHO分級、KPS評分、病灶解剖部位是否單發(fā)、初診前癥狀持續(xù)時間等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單因素分析顯示性別、腦積液、病理類型、手術切除情況、放療劑量等對腦干高級別膠質瘤患者預后的影響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年齡、WHO分級、KPS評分、病灶解剖部位是否單發(fā)、初診前癥狀持續(xù)時間等因素對高級別腦干膠質瘤患者預后影響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作者將單因素分析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患者的KPS評分及病理等級是影響患者預后的***因素。
文中作者將患者年齡以16歲、KPS評分60分、初診前癥狀持續(xù)時間3月為分界線依據(jù)是什么?文中沒有敘述,主觀劃分?患者年齡分布為15-69歲,以16歲為界是否合適?
文章主要是對患者生存率進行比較,患者生存質量如何;術前對患者進行KPS評分,術后評分,加以補充可能會更好。本文講述的是預后分析,應該既包括生存時間、生存率,還包括生存質量。如果患者生存質量較差,只是心跳呼吸都在,總歸不是很好。
再者膠質瘤的生長部位不同,患者采取的手術治療方式也不同,總的來比較生存率,會存在差異??赡苁且驗榧{入病例數(shù)量較少,作者沒有再進行細分吧。
參考文獻:
高級別腦干膠質瘤綜合治療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作者:方 娟,石先琴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年3月,19(5)。
多原發(fā)肺癌(MPLC)是指同一個體,一側或雙側肺內不同的部位,同時或先后發(fā)...[詳細]
目前,針對寡轉移病灶手術切除的研究較多,而在同一情況下涉及原發(fā)病灶手術切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