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成為全球試藥場
專家建議,衛(wèi)計委醫(yī)學倫理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應該設立其專門網(wǎng)站,及時公布哪些醫(yī)學試驗項目通過了審查、哪些未通過審查,開辟受試者的權威了解渠道。
試藥襲來
眾所周知,萬艾可(偉哥)是輝瑞公司新藥試驗的意外收獲。一個被津津樂道的故事說,當研究者宣布中止這項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新藥試驗時,年邁的受試者們拒絕交還試驗藥物。毫無疑問,受試者是最先意識到這個藥有著奇妙副作用的人。
但副作用并不總是有益的。
實際上,就在王麗英去世的2007年5月,尼日利亞**正在向本國法院提出起訴,控告輝瑞公司沒有獲得**相關機構批準,就利用卡諾州200名患有腦膜炎的兒童試驗新型抗生素“特洛芬”,且試驗中有悖倫理,最終導致11名兒童死亡,另有數(shù)十人不同程度出現(xiàn)聾啞、癱瘓、腦損傷等殘疾。2009年9月,始終堅稱“符合倫理法規(guī)”的輝瑞公司與尼日利亞**達成和解協(xié)議,把賠償金額減至7500萬美元。
在藥物臨床試驗方面同為信息洼地的中國也會成為全球試藥場嗎?
答案幾乎是肯定的。南方周末記者在clinicaltrials.gov網(wǎng)站上通過查詢發(fā)現(xiàn),截至目前,中印兩國已完成或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數(shù)分別為2770個和1849個,其中多為跨國試驗。
關注受試者保護的學者們指出,跨國制藥企業(yè)愿意在中國開展試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相較歐美、日本等國,在中國試藥成本較低;二是中國人口多,病源豐富;三是中國病人中多為貧困者,體內(nèi)沒有其他藥物成分,可以取得最理想的試藥效果;四是中國的藥品市場龐大,早日試驗有助于盡快獲準在中國上市。
“跨國公司在中國開展藥物臨床試驗并不是壞事。”國際藥理學聯(lián)合會(IUPHAR)發(fā)展中國家臨床藥理學分會委員曾繁典指出,這有利于中國醫(yī)學界與世界接軌,同時這些藥品一旦獲準上市,中國患者可以在第一時間用上最先進的藥物。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lián)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