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卷十七:白術(shù)散
處方: 人參、白術(shù)、吳茱萸、阿膠、熟艾、桑寄生、茯苓、當(dāng)歸各等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胎頻動(dòng),微微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加大棗3個(gè),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稍熱服,日2次。
《普濟(jì)方》卷三八六: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半兩,木香(炮)半兩,甘草(炙)半兩,茴香(炒)半兩,青皮(浸,去皮,切;巴豆30枚,去皮膜,同青皮一處炒了,仍去巴豆不用)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水氣腫。
用法用量: 飯飲調(diào)下。
《證治寶鑒》卷十二:白術(shù)散
處方: 枳、術(shù)、桂、豉、甘、杏、葛。
功能主治: 酒疸誤下,致變黑疸。
《揣摩有得集》: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1錢(土炒),茯神1錢(炒黑),歸身1錢,小洋參5分,龍骨1錢(煅),浮小麥1錢。
功能主治: 小兒心虛血熱,自汗、盜汗。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七: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2兩,楝實(shí)(取肉)2兩,青鹽1分。
制法: 上銼細(xì),慢火炒黑色留性,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 小腸氣。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熱酒調(diào)下,日3次。
《圣惠》卷五: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1兩,訶黎勒2兩(煨,用皮),丁香3分,人參1兩(去蘆頭),草豆蔻3分(去皮),黃耆3分(銼),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白茯苓3分,蓽澄茄1兩,麥糵3分(微炒),沉香2分,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微炒),木香3分,枳實(shí)半兩(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令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脾氣不足,心腹脹滿,不欲飲食,若食則氣滯體重,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gè),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注意: 忌生冷、油膩、濕面。
《宣明論》卷二:白術(shù)散
處方: 牡蠣(煅)3錢,白術(shù)1兩2錢半,防風(fēng)2兩半。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虛風(fēng)多汗,食則汗出如洗,少氣痿劣,久不治必為消渴證。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溫水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如惡風(fēng),倍防風(fēng)、白術(shù);如多汗面腫,倍牡蠣。
《圣惠》卷五十: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1兩,木香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蓽茇半兩,檳榔1兩,人參1兩(去蘆頭),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五膈,氣嘔吐酸水,寒氣上攻,胸中刺痛,腹脅脹滿,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gè),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shí)候。
《普濟(jì)方》卷三九四: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干)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桑根白皮(銼,研)半兩,半夏(湯浸7次,焙干)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滋津液。主嘔吐。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小盞,加生姜2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
《百一》卷六: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2兩,人參(去蘆)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黃耆1兩,山藥3分,百合3分(去心),甘草(炙)半兩,前胡(去蘆)1分,柴胡(去蘆)1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行營(yíng)衛(wèi),順氣止血,進(jìn)食退熱。主吐血、咯血,脾肺氣虛。
用法用量: 方中山藥用量原缺。本方改為丸劑,名“白術(shù)丸”(見《中國(guó)醫(yī)學(xué)大辭典》)。
注意: 忌食熱面、煎炙、海味、豬、雞一切發(fā)風(fēng)之物;酒不宜,飲食不宜飽。
《圣惠》卷二十九: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1兩,酸棗仁1兩(微炒),麻黃根2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白龍骨2兩半,黃耆2兩(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虛勞盜汗,夜臥心煩少睡。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圣惠》卷十八: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1兩,麥門冬半兩(去心),黃耆3分(銼),人參3分(去蘆頭),前胡3分(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半兩,白芍藥半兩,白茯苓1兩,當(dāng)歸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病后,脾胃氣虛,四肢疼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gè),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圣惠》卷二十二: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1兩,前胡1兩(去蘆頭),防風(fēng)3分(去蘆頭),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1兩,蔓荊子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芎藭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風(fēng)頭眩,心胸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圣惠》卷二十六: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3分,白茯苓2兩,桂心3分,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陳曲3分(微炒黃色),草豆蔻1兩(去皮),大麥糵1兩(微炒令黃),木香1兩,吳茱萸3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2兩(去蘆頭),檳榔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脾勞,胃中虛冷,飲食不消,腹脅脹滿,憂恚不樂。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圣惠》卷二十七: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1兩,白芍藥3分,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當(dāng)歸1兩,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桂心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黃耆1兩(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虛勞里急,四肢不和,身體疼痛,不欲吃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gè),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圣惠》卷二十八: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枳實(shí)3分(麩炒微黃),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桂心1兩,白茯苓1兩,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前胡1兩(去蘆頭),甘草(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虛勞,胸中氣滿,痰飲澼結(jié),時(shí)或嘔逆不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shí)候。
《圣惠》卷二十八: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3分,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3分(去蘆頭),麥糵1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芎藭3分,桂心3分,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訶黎勒1兩(煨,用皮)。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虛勞,脾胃虛冷,食不消化,漸加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gè),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圣惠》卷二十八: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1兩,人參1兩(去蘆頭),桂心3分,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訶黎勒1兩(煨,用皮),益智子3分(去皮),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虛勞,脾胃虛冷,飲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gè),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圣惠》卷二十八:白術(shù)散
處方: 白術(shù)1兩,木香1兩,草豆蔻(去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人參(去蘆頭)1兩,肉豆蔻(去殼)1兩,益智子(去皮)1兩,干姜(炮裂,銼)1兩,白茯苓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熟)1兩,半夏(湯浸7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虛勞,脾胃氣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gè),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shí)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