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資料
女性,76歲,農民,因反復尿頻、尿急伴下腹部墜痛6年,加重10余天入院?;颊咦栽V約6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尿頻、尿急等膀胱刺激癥狀,伴下腹部墜痛,伴間斷肉眼血尿,無血凝塊。無畏寒、發(fā)熱,無惡心、嘔吐,不伴腰痛。期間曾于當?shù)蒯t(yī)院就診多次,診斷為“膀胱炎”,口服及靜脈注射消炎、止痛藥物(具體不詳),效果欠佳,癥狀反復。10余天前上述癥狀加重,自行口服藥物,效果欠佳。今為求進一步治療來院就診。門診以“慢性膀胱炎”收入院?;颊咦园l(fā)病以來,神志清、精神可,飲食尚可,睡眠差,體重變化不詳。既往高血壓10余年,口服“硝苯地平緩釋片”,血壓控制尚可;無糖尿病病史,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性疾病病史及密切接觸史。既往月經規(guī)律,無痛經;否認重大外傷及輸血史。無藥物過敏史,預防接種史不詳。
入院后查體: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腸鳴音可,肝脾不大,雙腎區(qū)無壓痛及叩擊痛,輸尿管走行區(qū)無壓痛,恥骨上膀胱區(qū)無隆起,深壓痛,尿道口開口正常,會陰部未見異常。
輔助檢查:完善泌尿系CT示雙腎、輸尿管未見異常,膀胱壁厚,腔內未見異常密度灶,子宮大小,形態(tài)正常,其內未見異常密度灶。右側附件區(qū)可見類圓形低密度灶,考慮附件囊腫。
圖1示尿常規(guī)示白細胞+-,蛋白質-,尿潛血3+
完善術前準備后在全麻下行膀胱鏡檢查+膀胱鏡下水擴張+膀胱粘膜活檢術,術中見膀胱容量小,膀胱側壁、前壁、三角區(qū)粘膜充血、水腫,雙側輸尿管開口正常,余粘膜未見異常。接電切鏡,電切部分異常粘膜送活檢。行膀胱注水擴張試驗,見膀胱粘膜廣泛出血點,出現(xiàn)滲血停止時停止進水,保留約20分鐘,測膀胱容量約170ml。
圖2示術后病理示送檢膀胱粘膜組織內見炎細胞浸潤,部分纖維素性壞死并機化,考慮“間質性膀胱炎”
術后尿路刺激癥狀好轉,隨訪1年,癥狀反復,給予間斷膀胱鏡下水擴張聯(lián)合膀胱灌注維持治療。
分析討論
1. 定義、發(fā)病機制
間質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是以尿急、尿頻、恥骨上膀胱區(qū)脹痛為其主要癥狀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常見于中年婦女,其特點主要是膀胱壁的纖維化,并伴有膀胱容量的減少。其發(fā)病機制到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主流學說認為免疫病變,感染因素、心理作用等。由于對間質性膀胱炎缺乏足夠的認識,而易發(fā)生誤診,導致治療無效。
2. 如何診斷
由于間質性膀胱炎缺乏特異性表現(xiàn),其診斷一直以來成為困擾泌尿外科醫(yī)生的難題。目前主要為排他性診斷方法。傾向于主要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及膀胱鏡下表現(xiàn),必要時取病理活檢。輔助常規(guī)的實驗室檢查如尿常規(guī)、尿培養(yǎng),尿流動力學檢查。膀胱鏡檢查需在全麻下肉眼觀察各壁粘膜變化,水擴張后膀胱粘膜的變化。膀胱鏡下表現(xiàn)分為潰瘍型(表現(xiàn)為膀胱內粘膜及粘膜下明顯炎癥改變即Hunner潰瘍)和非潰瘍型(膀胱粘膜多處的片狀出血)
3. 膀胱鏡下水擴張治療及灌注透明質酸鈉、肉毒素意義、操作要點
膀胱鏡下水擴張既是一種診斷間質性膀胱炎的常用方法,也可以通過水擴張緩解部分患者的疼痛癥狀。操作方法為全麻下,截石位,膀胱鏡下接生理鹽水壓力80-100cmH2O,直到達到膀胱最大容量灌注停止,保留3-5min。保留后放出灌注液,若為紅色,提示存在間質性膀胱炎。膀胱鏡下檢查可發(fā)現(xiàn)Hunner潰瘍或片狀出血點。正常膀胱粘膜內有氨基葡聚糖層保護膜,可以穩(wěn)定及保護膀胱避免被尿液中有毒物質的破壞。而透明質酸鈉可在形態(tài)學上恢復該層保護膜,調節(jié)內皮細胞及成纖維細胞增殖,抑制白細胞聚集,增強組織愈合能力。減輕神經末梢刺激作用,進而緩解患者疼痛癥狀。肉毒素應用于間質性膀胱炎患者可明顯改善尿頻、尿急正常,增加膀胱容量。目前膀胱鏡下擴張聯(lián)合透明質酸鈉或肉毒素膀胱灌注成為臨床治療的一線手段。但部分患者出現(xiàn)癥狀反復,長期效果需進一步研究。
4. 間質性膀胱炎診斷中尿動力學價值
尿動力學檢查即通過行充盈性膀胱測壓及排尿期壓力-流率分析,測定膀胱最大容量,順應性,最大尿流率及膀胱逼尿肌收縮力,有助于評估膀胱敏感度和順應性,重現(xiàn)患者膀胱充盈期的癥狀。在間質性膀胱炎患者中尿動力學價值行儲尿期患者表現(xiàn)為膀胱敏感度增加;排尿期表現(xiàn)為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對于鑒別壓力性尿失禁及膀胱過度活動癥有重要臨床意義。
5. 外科手術治療方案、時機
主要手術方式有經尿道電切術或電灼術。該術式只是對膀胱鏡下Hunner潰瘍治療有效,達到緩解患者癥狀目的,但可導致膀胱攣縮的風險。
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術:主要是對于膀胱攣縮嚴重,膀胱容量過小,頑固性疼痛癥狀的患者,但該術式可能影響生活質量,尿外滲等風險。
總結
目前對于間質性膀胱炎的發(fā)病機制研究尚不明確,診斷主要根據(j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及膀胱鏡表現(xiàn),尿動力學檢查可進一步明確。大多數(shù)治療手段主要在于改善患者尿路刺激癥狀,防止癥狀反復及減輕對生活質量影響。
多原發(fā)肺癌(MPLC)是指同一個體,一側或雙側肺內不同的部位,同時或先后發(fā)...[詳細]
目前,針對寡轉移病灶手術切除的研究較多,而在同一情況下涉及原發(fā)病灶手術切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