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是全國三級甲等醫(yī)院,小兒內(nèi)科每天的就診量多達300余人次,患兒大多在5歲以下,80%的就診者需用壓舌板診斷,很多患兒不配合,急躁、哭鬧不止,有的阻止醫(yī)生的手不接受檢查,還有的把醫(yī)生的手、臉抓破,眼鏡打掉,對就診懷有很大的恐懼感,嚴重影響了醫(yī)療、護理工作的進行,也延誤了患兒的就診時間。對此我們進行了護理革新。現(xiàn)介紹如下。
1 方法
1.1 每天將50%GS 20 ml/支打開倒入無菌有蓋的不銹鋼小鑷子筒中備用。每日液體、容器更換2次,用完后容器高壓消毒,壓舌板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 min后按醫(yī)療垃圾焚燒。
1.2 患兒需用壓舌板就診時,把一次性壓舌板包打開,將壓舌板放在50%GS無菌溶液中浸泡1 min,取出以不滴水為宜,先將壓舌板放在患兒舌尖上讓其試嘗一下有甜味,再讓患兒張大嘴,快速下壓舌根,此時患兒不哭不鬧,比較配合醫(yī)生的各種檢查。我科自2003年10月應用至今,得到了滿意的效果。
1.3 為分散患兒的恐懼心理,把兒科診室的墻壁上貼上卡通畫片,門口及候診區(qū)掛上彩色天線寶寶大壁畫,放上玩具車、玩具及電視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體會
2.1 舌的味覺(味蕾)分布在舌的輪廓乳頭和葉狀乳頭上,輪廓乳頭在舌根與舌體交界處的后方呈“Y”“V”型,味蕾在兒時舌上的分布區(qū)域較廣泛,味蕾的中央有味細胞,可感覺酸、咸、苦、甜四類味道,苦覺在舌根,其它感覺在舌緣和舌尖,在味細胞的表面存在著味受體,舌根的味受體與干燥的壓舌板表面結合發(fā)出苦味信息而導致惡心嘔吐,所以患兒哭鬧不止。甜味的壓舌板表面與味受體結合發(fā)出的是甜味信息,就感覺不到苦,無惡心嘔吐感。
2.2 在新的醫(yī)學模式下,護理工作要從護理治療擴大到心理治療,要從單一的技術服務向多元化的綜合性服務模式轉變,要以人為本,圍繞“人”這個主體,力求使每個來就診者得到最佳的需求。特別是兒科,護士不僅要有高超的護理水準、精湛的護理技術,還要有優(yōu)質的服務及和藹可親的語言。因小兒本身就害怕打針吃藥,看到醫(yī)院的白墻皮、黑地面、白大褂,加上壓舌板干燥的作用,加重了患兒的恐懼心理。時刻為患兒解除痛苦是護理人員的主要職責,護士只有在工作中不斷探索、研究、革新,才能適應新的醫(yī)學模式,才能完善自我。
3 優(yōu)點
(1)此法對患兒無不良影響,解除了患兒就診時的恐懼心理,減少了哭鬧現(xiàn)象的發(fā)生,改善了護患關系,使護患糾紛降低到最低程度,增加了護患之間的親和力。
(2)患兒和家長易于接受,不增加成本只須掌握無菌就行。
(3)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分散了患兒的注意力。
(4)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易于在兒科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