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尖,在心臟內密如蛛網的血管中游走、劃動,一轉一合間,妄圖肆意吞吃肌體的腫瘤被巧妙移除。握著手術刀,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全軍心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長、第三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肖穎彬,就像擺弄吃飯的筷子。
35年的磨礱淬礪,他先后領銜完成國際首例高原不停跳心內直視手術、國內首例連體嬰兒分離手術、國內首例“異位心”矯治手術等3萬余例,成功率達98.5%.回首過往,肖穎彬總是說,是一個個患者的身軀鑄就了一座座醫(yī)學高峰。
大醫(yī)精誠
“如果只做沒有風險的手術,病人就會對醫(yī)生失去信心,醫(yī)學就永遠不會進步”
1984年,當肖穎彬還在攻讀心血管外科碩士學位期間,他經管的一位60多歲的老人患嚴重冠心病心肌梗塞,施行冠脈搭橋手術,限于當時條件和技術水平,患者沒有搶救成功。家屬的慟哭仿若悶鼓一次次叩響肖穎彬的心扉。
為了磨練心臟縫合技術,肖穎彬大腿上的褲子成了他的“訓練場”,白白凈凈的雙腿被針扎得血肉模糊,布滿老繭的雙手摸上去硬得猶如一粒粒小石頭……憑著精湛的醫(yī)術,1996年,年僅32歲的肖穎彬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心外科主任。
心臟是人類最復雜、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而心血管外科也是臨床醫(yī)學中風險最高、挑戰(zhàn)性最大的科室之一,稍有不慎就會危及患者生命,被形容為“在刀尖上跳舞”.
“如果只做沒有風險的手術,病人就會對醫(yī)生失去信心,醫(yī)學就永遠不會進步。”肖穎彬說。
敢于擔當
“哪怕病人只有1%的希望,也要盡100%的努力去救治”
當18歲的張新揚手捧大學通知書再次站到肖穎彬的面前時,他已經辨認不出這個小伙子的模樣。
1996年,肖穎彬第一次見到張新揚時,他還叫張?zhí)鞊P,還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兒。作為一名復雜先心病患兒,張?zhí)鞊P的生命正在病魔的利爪中翻滾、搖蕩--全身血量少、心臟小、組織細嫩,手術異常困難。肖穎彬的態(tài)度毅然決然:“哪怕病人只有1%的希望,也要盡100%的努力去救治。”
孩子出院時,父母為表達感激之情,將孩子的名字改成了“張新揚”--“新”,象征著肖穎彬所在的新橋醫(yī)院,也象征著飽受苦難之后的新生。
醫(yī)者仁心
“患者將唯一的心臟放心托付給我們,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用生命去認真對待呢”
一次門診結束后,肖穎彬剛走出科室門,迎面碰到一個嘴唇發(fā)紫的小男孩,“我們從貴州跑過來,號掛完了,也沒那么多錢,等不到下周您的門診,您看能不能……”一手撫著脖子,肖穎彬立刻閃身把一家三口讓進了門診室。“患者將唯一的那顆心臟都放心地托付給我們,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用生命去認真對待呢?”肖穎彬說。
肖穎彬和他的心外科團隊,從來不收紅包,后來他又索性勸說患者連錦旗也不要送。多年來,肖穎彬所在的科室,堅持開“陽光處方”,動“陽光手術”,藥品收入占毛收入比例一直控制在18%以內。希望和生機,溫暖和親情,肖穎彬傾心為他的病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充滿愛意的純真世界。
最新!醫(y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