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
1.麻醉意外,心跳、呼吸驟停,甚至死亡。
2.可能損傷鄰近血管致出血性休克。
3.術中可能無法切除突出的椎間盤或其它致壓物。
4.術中可能因病情需要而臨時更改手術方案。
5.術中、術后生命體征異常波動。
6.術中或術后可能并發(fā)心、腦、肺、腎血管意外,或臟器功能衰竭。
7.因病程較長,神經根可能已變性或與周圍組織粘連,致術后癥狀不能完全緩解,甚或進一步加重致癱瘓,以至須二次手術治療。
8.神經根或馬尾受壓較嚴重,神經功能已受損;手術刺激,可能導致肢體感覺、運動障礙或肛門、膀胱括約肌功能障礙或性功能障礙在術后暫時有所加重。
9.可能損傷硬膜囊致腦脊液漏。
10.腰椎連續(xù)性中斷、完整性受損、穩(wěn)定性降低。術后腰椎功能可能受限,并可能出現腰背部疼痛、畸形。
11.術后因神經根水腫或大腦皮層疼痛興奮灶未消除,導致癥狀改善緩慢。
12.椎管內血腫可能壓迫神經根或馬尾導致癥狀加重,并須二次手術治療。
13.術后因硬膜囊后移、脊神經受牽拉而可能導致腰背部疼痛或雙下肢放射痛。
14.術后可能繼發(fā)下腰椎不穩(wěn)、腰椎滑脫或下腰痛。
15.術后可能并發(fā)椎間隙感染或椎管內感染,須對癥治療或手術治療。
16.術后其它階段椎間盤可能再突出,且可能需再次手術治療。
17.術后因須避免負重而應長時間臥床,故可能出現墜積性肺炎、褥瘡、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并發(fā)癥。
18.術后切口感染、滲血,并可能延遲愈合或不愈合。
19.其他難以預料的嚴重情況或預計到但無法避免的意外情況出現,導致病情加重。
20.若作內固定,內固定物可能松動、脫落或斷裂。
七、關節(jié)置換術手術術前知情同意書
1.麻醉意外,術中、術后生命體征異常波動,甚至出現心跳、呼吸停止。
2.術中軟組織及骨髓腔出血可能較多,或因意外損傷血管出現大出血,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3.術中可能因意外而損傷周圍神經,導致感覺、運動功能障礙癥狀加重。
4.術中、術后可能突發(fā)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衰竭,可能并發(fā)心腦血管意外,且可能出現脂肪栓塞綜合癥、應急性潰瘍等嚴重并發(fā)癥。
5.術中可能根據具體情況改變手術方案,如:術中發(fā)現局部組織有感染征象,或局部骨質疏松而不足以適應假體固定等情況。
6.因患者解剖特征或局部病理改變,可能使術中假體安裝困難,甚至致髖臼(脛骨)及股骨骨折。
7.術中若須使用骨水泥,可能出現骨水泥毒性反應,如:心血管抑制反應(低血壓休克)、胃腸道反應,甚至可能猝死;術后可能并發(fā)慢性骨水泥病。
8.術后關節(jié)腔可能積血,切口可能滲血、出血,并且可能出現大片皮下瘀班。
9.手術部位可能并發(fā)急、慢性深部或淺部感染,甚至可能形成潰瘍、竇道、軟組織缺損或骨髓炎;若感染累及關節(jié),需再次手術治療,行關節(jié)沖洗、引流、清理,甚至需取出假體。
10.手術部位軟組織內可能并發(fā)異位骨化癥。
11.術后可能并發(fā)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導致患肢腫脹、缺血,甚至壞死;若血栓脫落可能導致異位組織、臟器栓塞。
12.術后因肢體活動減少、臥床時間延長,可能出現墜積性肺炎、褥瘡、廢用性骨質疏松、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泌尿系感染等并發(fā)癥。
13.術后假體周圍可能出現骨溶解的X線征像,假體可能出現緩慢的松動、下沉、磨損現象。若遭遇意外暴力可能導致假體斷裂或股骨(、脛腓骨)干骨折。
14.術后不恰當的體位或功能鍛煉會導致人工關節(jié)脫位。
15.術后因手術部位組織疤痕形成,致肌腱、肌腹、神經、血管、骨骼及皮膚局部形成組織粘連,可能導致肢體攣縮及神經、血管受壓,進而引起患肢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及血運障礙,并且可能引起患髖活動受限、隱痛或不適感。
16.手術效果可能不理想,癥狀無明顯改善或癥狀改善后又復發(fā)。
17.術后切口可能延遲愈合或不愈合。切口愈合后必然有疤痕形成,甚至可能形成增殖性疤痕或疤痕疙瘩。
18.術后須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關節(jié)功能鍛煉,特殊情況下可能需輔助外固定或牽引治療。
19.人工關節(jié)系進口器材,屬自費范圍支付。
20.其他難以預料的嚴重情況或預計到但無法避免的意外情況出現,導致病情加重。
***主要作用于神經系統(tǒng),使之先興奮后抑制,甚至麻痹;感覺神經、橫紋肌、血...[詳細]
臨床醫(yī)囑手冊電子書匯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