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選用青霉素、紅霉素、四環(huán)素。
對癥等支持治療
隔離病室,避免光、聲等**,避免騷擾患者。補充水、電解質(zhì)平衡,根據(jù)患者病情交替使用鎮(zhèn)靜、解痙藥物。防止呼吸道,如窒息、肺不張、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
新生兒破傷風新生兒
破傷風是由于新生兒斷臍所致,因其常在斷臍后7日左右發(fā)病,故又稱“七日風”。發(fā)病的原因主要是接生時用未經(jīng)嚴格消毒的剪刀剪斷臍帶,或接生者雙手不潔,或出生后不注意臍部的清潔消毒,致使破傷風桿菌自臍部侵入所致。
新生兒病初常有煩躁不安、哭鬧,以后可出現(xiàn)吸奶不緊、牙關緊閉、抽搐、眼裂變小、面肌痙攣,即出現(xiàn)皺眉、舉額、口角向外牽引、口唇 皺縮、撅起成苦笑面容;頸部和軀干四肢肌肉痙攣,再現(xiàn)雙手握拳、兩臂強硬、頭向后仰,呈角弓反張狀;嚴重者呼吸肌痙攣,出現(xiàn)口唇青紫,甚至窒息;而且任何輕微**,如聲音、光亮、震動都能引起痙攣發(fā)作;多數(shù)患兒有發(fā)熱,但也可以無熱或低熱。
新生兒破傷風可預防,如產(chǎn)前孕婦接受破傷風免疫注射,分娩時接生嚴格無菌操作,保持臍帶端的清潔。若遇急產(chǎn)而來不及使用消毒接生包,可將剪刀在火上燒紅后使用,并把臍帶殘端多留 4~5厘米,并在24小時之內(nèi)按嚴格消毒操作將臍帶遠端再剪去一段,重新消毒結扎。其近端用1:4000高錳酸鉀溶液或3%過氧化氫溶液清洗,再涂以2.5%碘酒。同時,給新生兒肌肉注射TAT和青霉素,可以預防感染。
參考文獻
[1]佟孝接,羅銀秋.脫敏注射破傷風抗毒素的風險與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的應用.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9,30(18):2336.
[2]左茹閣.破傷風抗毒素注射法研究近況.臨床急診雜志.2002,3(2):88-89.
[3]沈藝,趙存英.破傷風抗毒素2次脫敏注射法注射220例效果觀察.護理學雜志.2000,15(5):301.
[4]許壽霞,李華,葉雨玲.對破傷風抗毒素注射方法的探討.實用護理雜志.1991,7(9):12.
[5]卿素蘭.肌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960例臨床觀察.山西護理雜志.1998,12(5):223.
[6]段偉輝,裴春蓮,例俊峰.破傷風抗毒素新用法的臨床觀察.山西護理雜志.1995,9(6):243.
http://m.oelight.com/bbs/viewthread.php?tid=120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