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藥的不斷問世,臨床用藥過程中藥源性疾病的發(fā)生,引起了臨床醫(yī)學家和藥理學家的重視,下面就臨床用藥中需注意的問題談幾點體會:
1. 注意名稱相似的藥物的區(qū)別 有些藥物名稱相似,藥理作用、用途完全不同,也有些藥物名稱相似,作用也類似,但藥物作用機理和毒性大小完全不同。如肝泰樂和安泰樂,前者是常用的肝病輔助藥,后者是抗焦慮藥。阿拉明和可拉明,雖然兩藥僅一字之差,但前者是升壓藥,后者是呼吸興奮藥。對這些名稱極易混淆的藥物,必須熟悉其作用機理和臨床用途,取藥時嚴格核對,忙而不亂。
2. 注意合并用藥的相互作用 由于新藥品種不斷增加,臨床治療越來越多地采用,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也就隨之增高。這就要求醫(yī)藥人員掌握藥物相互作用的基礎知識,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全面了解病人的用藥史,熟悉合并用藥的適應癥,嚴密觀察病人用藥后的反映情況,且不能盲目用藥,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措施。
3. 選擇最佳用藥時間 臨床上一些同志認為何時給藥,藥效都應該是相同的,但隨著生物學、臨床藥理學的發(fā)展,揭示這種傳統(tǒng)的給藥方法不盡合理?,F(xiàn)已證明機體多種生命活動都有一定的晝夜規(guī)律,不同藥物有其各自的合理用藥時間。如早晨服用阿斯匹林,其生物利用度比晚間大。要使藥效發(fā)揮的更好和盡量減少不良反應,就要求醫(yī)藥工作者熟悉時辰藥理學這一新學科,根據不同藥物選擇最佳給藥時間,制定合理的給藥方案。
4. 病人用藥期間飲食的選擇 食物的種類不同,所含化學成分也不同,有些可以提高藥物的效力,有些則會減低藥效甚至會增強毒性,例如,長期飲用糖皮質激素的病人,除補鉀外,宜采用低糖、低鹽、高蛋白、高鈣飲食。由于糖皮質激素能促進機體糖原異生,蛋白質分解增加,合成減少,應同時保鈉、排鉀、排鈣。服用某些利尿劑如速尿、噻嗪類利尿藥物時,應進食含鉀高的食品,因這些藥可促進鉀排泄引起低血鉀。醫(yī)藥人員應指導病人選擇恰當飲食,保證用藥安全有效。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
流感治療的當前狀況與挑戰(zhàn)盡管已有多種抗病毒藥物和治療手段,流感治療仍面臨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