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超大劑量應用屬于臨床中藥學研究范疇的內容,這方面的研究目前還是剛剛起步,許多內容還是未知數。目前尚不能明確地回答每味中藥在什么條件下需要超大劑量應用,劑量超出權威規(guī)定劑量上限多少時最適宜,超大劑量應用中藥是否對機體有潛在的不良反應等問題;支持中藥超大劑量應用的主要依據仍然是古代及現代醫(yī)家的臨床用藥經驗,現代中藥藥理、毒理學研究的結論尚未反饋用于臨床指導中藥的超大劑量應用。在目前的這種情況下,對中藥的超大劑量應用應持謹慎態(tài)度。具體應用時,必須注意下列有關事項。
一、適應癥要準確
中藥的超大劑量應用都有相應的適應癥,超大劑量用藥,適應癥一定要準確,否則,會出現兩種結局:一是藥重病輕,二是藥輕病重。例如,中藥細辛治療風寒表證的劑量一般用3克,最多不超過9克。而當用細辛治療各類痛證時,用量常常超大,有時用至30克,甚至更大。顯然,當風寒表證時用超大劑量的細辛,不僅于證無益,而且會引起不良反應;相反,如果要發(fā)揮細辛的鎮(zhèn)痛作用,而用常用劑量,顯然是杯水車薪,于痛無濟。
二、劑量遞增原則
劑量遞增原則是有毒中藥應用的重要原則,這一原則同樣適用于中藥的超大劑量應用。特別是在經驗不足時更應該遵循這一原則,以避免因盲目超大劑量而引起毒性及不良反應。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決定了超大劑量用中藥必須做到劑量遞增,切忌生搬硬套,劑量大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三、嚴格炮制、制劑規(guī)范
許多中藥在超大劑量應用時,在炮制、煎藥和制劑技術上有比較嚴格的規(guī)定性,這方面的經驗比較成熟,應用時應該嚴格遵守。附子、烏頭類中藥超大劑量應用時,特別強調先煎、久煎,以煎煮至不麻口為標準?,F代藥化、藥理研究結果證明,上述炮制、制劑規(guī)范是非常必要和合理的,它能夠保證在不影響藥效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這類中藥的毒性。
四、特異性的配伍
從古籍和名老中醫(yī)超大劑量應用中藥的經驗中,我們還可以發(fā)現某些中藥超大劑量應用時,常有一些比較特定的配伍關系。如半夏配生姜、甘草;馬錢子配甘草等。其目的是防止和減少超大劑量用藥可能引起的毒性及不良反應。臨床應用時必須嚴格遵循。
五、了解中藥的毒性及解救措施
在超大劑量應用中藥時,應對各種中藥的毒性及不良反應有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了解,特別是與劑量密切相關的毒性及不良反應。同時,還應該熟悉傳統(tǒng)的和現代的一些中毒解救措施,做到心中有數,防患于未然。
多原發(fā)肺癌(MPLC)是指同一個體,一側或雙側肺內不同的部位,同時或先后發(fā)...[詳細]
目前,針對寡轉移病灶手術切除的研究較多,而在同一情況下涉及原發(fā)病灶手術切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