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神經內科醫(yī)學進展 > 卒中降壓,一定要了解的2項研究和問題
提到缺血性卒中,早期血壓控制是個仍未解決的臨床問題,多數(shù)指南不建議早期降低升高的血壓。然而,許多學者認為把血壓控制在一定水平利于改善預后。2014年該領域發(fā)表了一系列研究。
需要了解的2項研究
ENOS研究
大型國際多中心的ENOS研究,納入23個國家的4011例急性卒中患者,其中81%為急性缺血性卒中(AIS),16%為腦出血。研究結果顯示,應用經皮硝酸甘油(5 mg/d)可以降低血壓,安全性可接受,但不改善功能預后,也未發(fā)現(xiàn)急性卒中后幾天內繼續(xù)使用發(fā)病前的降壓藥物可帶來額外獲益。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徐安定教授認為,作為又一項卒中急性期降壓的大型臨床研究,ENOS基本重復了SCAST研究結果。2014年發(fā)表的SCAST亞組分析顯示,無論腦出血還是AIS,急性期均不宜使用坎地沙坦積極降壓,因為不帶來獲益,甚至存在一定風險。
CATIS研究
CATIS研究由美國杜蘭大學設計、全部來自中國患者。該研究納入26家醫(yī)院4071例發(fā)病48小時內的AIS患者。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應用降壓藥物降低血壓的患者在14天和出院時死亡和嚴重殘疾(主要終點)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比值比(OR)=1.00,P=0.98],3個月時死亡和嚴重殘疾(次要終點)發(fā)生率也無差異(OR= 0.99,P=0.93)。
必須明確的2個問題
卒中急性期,血壓穩(wěn)定較降壓更重要
徐安定教授指出,ENOS、SCAST和CATIS研究均未顯示卒中急性期降壓獲益,SCAST亞組分析還顯示可能有害。唯一稍支持急性期降壓的是針對高血壓腦出血的INTERACT研究,但主要終點事件也是陰性結果。因此針對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壓管理,應嚴格遵循指南。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降壓可稍積極。與卒中急性期降壓不獲益相比,急性期血壓變異性與預后的關系得到進一步關注。INTERACT 2研究事后分析顯示,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壓變異性增大(包括第1天和第2——7天)與90天死亡相關。這提示維持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血壓穩(wěn)定性可能比降壓更重要。
二級預防,明確長期血壓目標值
徐安定教授提醒,卒中患者二級預防的長期血壓目標值為<140/90mmHg;對于小血管病患者,根據2013年發(fā)表的SPS3研究血壓分析,維持其收縮壓<130 mmHg是安全的,而且有一定的額外獲益,可減少出血。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