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藥組成:黨參15克,蒼白術各15克,茯苓15克,豬苓15克,田基黃30克,豨薟草30克,黃芩10克,虎杖15克,板藍根15克,當歸15克,丹參15克,刺蒺藜12克,白芍12克,五味子15克,補骨脂15克,生甘草20克。上藥研末,每服5克,每日3次,亦可裝膠囊或制成水滴丸,3個月一療程,一般需服3~4個療程。
本方為貴州名醫(yī)石恩駿自擬,治療乙肝多例,療效確切。
乙肝目前尚無任何特效藥物,西醫(yī)一般予保肝、抗病毒、防肝纖維化的治療措施,中醫(yī)則立足于調整人體臟腑氣血的平衡來達到扶植正氣,以祛邪外出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亦即“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致和平”。石氏根據(jù)大量的臨床病例認識到,該病雖病變在肝,臨床亦有肝膽濕熱、肝郁脾虛、肝腎陰虛等諸多分型,但治療的主體卻首先在脾,所謂“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也,脾虛即為主要矛盾,故臨證之際,當以健脾補氣,扶土抑木為主,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輔?;诖?,石氏創(chuàng)制了對乙肝具有顯效的扶正解毒散。
方中黨參、白術、茯苓、五味子、補骨脂健脾補氣益腎;蒼術、田基黃、豨薟草、黃芩、虎杖、板藍根清熱燥濕解毒,尤其是蒼術一藥,擅長燥濕、解郁、辟惡,歷代醫(yī)家推崇備至,如金代劉守真謂:“蒼術一味,學者最宜注意”,元代朱丹溪謂:“蒼術治濕,上中下皆有可用,又能總解諸郁,氣味辛烈,強胃健脾,發(fā)谷之氣,能徑入諸藥,疏泄陽明之濕”?!侗臼路健芬嘀^:“脾土也,惡濕,而水則流濕,莫若燥脾以勝濕,崇土以填科臼,則疾當去矣。”蒼術健脾燥濕之功,由此可見;豬苓利水護肝,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亦證實,該藥有較好的調節(jié)免疫力的作用;當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丹參活血化瘀,防肝纖維化;刺蒺藜疏肝解郁;甘草益氣解毒,調和諸藥。當然,上述藥物,有的也一藥多用,如蒼術可解郁,虎杖、當歸可活血化瘀,丹參亦可養(yǎng)血,“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也”等等。該散一藥多用,攻補兼施,融古今理論于一爐,匯寒熱溫涼藥物于一方,通過觀察,不少病例,堅持服用,常達臨床癥狀消除,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之良效,且符合中醫(yī)簡便廉驗之特色,實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難治、預后極差的肺癌亞型,其特征是快速生長和早...[詳細]
復雜膽道結石作為肝膽外科的重要疾病,因其病情復雜、多樣化特點,對診療技術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