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血管瘤是來源于血管內皮細胞的先天性良性腫瘤。嬰幼兒血管瘤一般出生后 1 周左右出現(xiàn),男女發(fā)病比例約為 1:3。在患兒1歲以內血管瘤處于增殖期,1歲左右逐漸進入消退期。大多數(shù)血管瘤可完全消退。
據(jù)文獻報道,1 歲時血管瘤的消退率約為 10%。5 歲時約為50%。7歲時可達 70%。而脈管畸形則是血管或淋巴管的先天性發(fā)育畸形,出生時即有,但有時并不明顯,出生后逐漸明顯。脈管畸形的男女發(fā)病率相等。不會自行消退,隨患者的生長發(fā)育等比例生長。
血管瘤的病因與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目前主要認為與“血管新生”和“血管生成”密切相關,且近年認為后者起主要作用。血管瘤的組織病理學研究顯示:增殖期血管瘤組織中,多種內皮細胞因子、成血管因子、生長因子、血管內皮細胞受體家族,骨髓標志物等均高表達;而在消退期血管瘤組織中,內皮細胞凋亡加速,肥大細胞以及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因子等水平上調。因此認為,血管瘤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局部微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內皮細胞自身轉化的異常,從而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的異常增殖
與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相關的因素主要有:
1.血管形成因子與血管形成抑制因子之間平衡失調;
2.細胞組成及其功能的變化,如肥大細胞、周細胞、免疫細胞異常;
3.雌激素水平升高。
4.細胞外基質和蛋白酶表達變化。
5.局部神經(jīng)支配的影響。
6.凋亡學說等。
脈管畸形則是血管或淋巴管的先天發(fā)育畸形,其發(fā)生是由于胚胎發(fā)育時期“血管生成”過程的異常,從而導致血管結構的異常,毛細血管畸形也稱為葡萄酒色斑或鮮紅斑痣。 葡萄酒色斑的發(fā)病機制包括兩個部分院先天性基因突變及后天性血流動力學(血管新生)毛細血管畸形也可合并不同的血管畸形,例如Sturge-Weber 綜合征。Klippel-Trenaunay 綜合征和 Parkers Weber 綜合征等。2003年,從偶發(fā)的葡萄酒色斑家族性病例中發(fā)現(xiàn) RASA 基因的失活性突變,而這些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從而命名RASA 基因突變所對應的疾病為毛細血管畸形-動靜脈畸形綜合征(Capillary malformation–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CM-AVM)對 68 個家系病例的進一步驗證也證實了 RASA 基因突變可特異性地造成 CM-AVM。 近年來,利用全基因組測序的方法比較了 3 例 SturgeWeber 綜合征患者的病灶組織和全血基因組,從而發(fā)現(xiàn) GNAQ 基因上突變,進一步在 88% Sturge-Weber 綜合征和 92%無綜合征表現(xiàn)的葡萄酒色斑患者體細胞中驗證了 GNAQ基因的單個堿基突變, 從而證實了長久以來對于Sturge-Weber 綜合征與葡萄酒色斑先天性因素的假說。而對于靜脈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 VM)僅家族遺傳性 VM 的發(fā)病機制研究已較為透徹袁 皮膚黏膜靜脈畸形是由定位于染色體 9p21 的 TEK 突變引起,該突變?yōu)榧毎麅燃っ竻^(qū)域的精氨酸被色氨酸替代(R849W)在散發(fā)型 VM 患者中,僅有近 50%患者能檢測到 TEK 基因突變袁但其中 80%突變表現(xiàn)為激酶區(qū)域的亮氨酸被苯丙氨酸替代。
臨床中有部分為EGFR耐藥突變的患者,如EGFR Ex2Ois,這部分人群...[詳細]
腹部外科手術是普外科治療的核心手段,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一直是影響患者康復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