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低位產鉗術”的臨床應用
2018-12-04 06:00
閱讀:4423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房勇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眾所周知,胎頭吸引術及產鉗術是產科助產的兩大手段,產鉗術又分為“高位產鉗”、“中位產鉗”及“低位產鉗”
眾所周知,胎頭吸引術及產鉗術是產科助產的兩大手段,產鉗術又分為“高位產鉗”、“中位產鉗”及“低位產鉗”。目前來看,“高位產鉗”因并發(fā)癥多、損傷大且不易掌握,已經是被逐漸淘汰了,現(xiàn)在在臨床上,普遍使用的是“低位產鉗”,對于“中位產鉗”也不主張輕易使用。低位產鉗術能快速、有效地縮短第二產程,娩出胎兒,緊急情況下用于挽救母嬰生命,是每個產科醫(yī)生都必須掌握的手術之一。但是,因為使用產鉗的操作過程相對比較復雜且危險性較高,對醫(yī)生的要求也較高,使用不當就會造成嚴重的并發(fā)癥,現(xiàn)在很多婦產科醫(yī)生都不愿意使用產鉗,而是寧可現(xiàn)在剖宮產。殊不知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胎頭位置比較低或者是來不及選擇剖宮產了,“低位產鉗”仍然是處理難產的主要手段。先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淺談一下“低位產鉗術”的適應癥及手術技巧。
一、低位產鉗的適應癥
1、第二產程延長:由于宮縮乏力、胎頭位置相對異常等原因造成的第二產程延長者,且胎頭先露部達+2以,不存在明顯的骨盆出口平面狹窄下者。在這里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胎頭位置相對異常不包括明顯的面先露、頦先露及高直后位者;二是第二產程可以適當延長至3個小時。
2、因先兆子癇、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并發(fā)癥,或者是有胎兒宮內窘迫需要縮短第二產程者。
3、在行會陰側切或者是行胎頭吸引術失敗,胎兒仍不能娩出者,需要行低位產鉗術。從這一方面來講,對于**助產,不首選產鉗術。
當然。在某些情況下,也不適合上產鉗,如胎頭未銜接、宮口未開全、胎兒成骨不全或者是有凝血功能障礙者,當然,后兩種情況很少見。
二、低位產鉗術的使用技巧
1、常規(guī)消毒后,行會陰側切,注意測切口盡可能要大,然后術者必須再一次行**檢查,確認胎頭位置、大小及胎方位情況,尤其是注意胎兒面部朝向,做到心中有數(shù),初步判斷進產鉗的位置及深度,千萬不能鉗夾住胎兒面部位置。
2、先放置左葉產鉗:以右手四指伸入胎頭與**后壁之間,觸摸耳廓,再一次確認胎頭位置,以左手握左葉產鉗垂直向下沿右手掌和胎頭之間徐徐向胎頭左側滑行,將鉗葉置于胎頭左側,這里注意需要放置到位,到位后一般不容易取出,然后需要助手固定,這個過程也很重要,否則可能會直接影響手術結果。
3、再放置右葉產鉗:以同樣方法,左手伸入(一般3指就可以)胎頭和**前壁之間,指引右鉗放至胎頭右側,需要注意左、右產鉗要“面對面”相對應。
4、合攏鉗扣:這是比較重要的一步,待兩葉產鉗位置正確時,左右產鉗同時向反方向輕拉,最后鎖扣,若不能對合,可稍移動鉗柄調整甚至重新放置。
5、在鎖扣后,還需要重新檢查檢查產鉗位置放置是否合適,方法是:將手伸入**了解鉗葉與胎頭之間有無宮頸組織嵌入,另外,胎頭矢狀縫應位于兩產鉗之中間,可以據此來判斷是否合適。
6、在有宮縮時牽拉,方向為向外、向下牽拉,注意在拉動的過程中,需要保持胎頭位置的相對固定。當枕部位于恥骨聯(lián)合下時,及時向上緩慢牽引,待胎頭枕部娩出后,松開鉗扣,并迅速取出產鉗,將胎兒整個娩出。
總之,合理有效地使用“低位產鉗術”與胎吸助產術相比,出現(xiàn)新生兒并發(fā)癥的幾率較低,如新生兒頭皮血腫、視網膜出血等的發(fā)生率較低,且助產成功率高,但對于軟產道的損傷及盆底肌的損傷相對較高,且對產鉗術操作者的技術要求較高。但本身也并不可怕,只要是嚴格掌握適應癥及手術技巧,“低位產鉗術”人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助產方式。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