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腫瘤科醫(yī)學進展 > 乳腺癌保乳手術新視角
近年來,保乳手術在我國已經成為臨床廣泛使用的一種乳腺癌治療方法。無論從保乳手術療效還是手術所需的實施條件,在二級以上醫(yī)院幾乎不存在開展該項技術的障礙,因此保乳手術開展的廣度和數量都很迅猛。但在臨床實踐中,由于各地醫(yī)療機構的條件不同,仍然還存在著不少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因此有必要就一些具體問題予以討論,以期達成共識,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1.趨勢:保乳手術率下降至50%左右
一種治療方式的產生,與當時醫(yī)療條件和社會文化背景密切相關?;仡?894年開展的Halsted乳腺癌根治手術,當時外科醫(yī)生的主要困擾是術后極高的局部復發(fā)率(約70%)。該術式的使用使得乳腺癌局部復發(fā)率迅速下降到20%左右。加之當時對于乳腺癌區(qū)域淋巴轉移的理論研究,從理論上找到了手術取得巨大療效的依據,確立了Halsted乳腺癌根治手術在乳腺癌治療中的主導地位。
保乳手術的開展至今已有20余年。在起始研究階段,臨床上面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通過擴大手術的方式臨床上已經無法獲得更高的生存率,同時全身治療的使用和療效日益受到重視,加之患者對生活質量的改善要求等,迫切需要一種技術滿足這種臨床需求。同時,對腫瘤的生物學行為認識和轉移模式的研究以及分子水平的實驗技術應用于臨床,為保乳手術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實驗支持。
由于保乳手術與傳統(tǒng)手術相比具有巨大優(yōu)勢,使得西方國家的保乳手術率在開展初期達到70%以上。經過20多年的總結,人們逐漸認清了該術式的優(yōu)勢和主要問題,目前保乳手術率已經下降至50%左右。這除了與保乳手術復發(fā)率偏高以及臨床發(fā)現DCIS等廣泛病變的增加相關外,還與近年來整形手術的廣泛開展和技術提高有密切關系。
對于DCIS的手術方式一直存在爭論。從預后的角度考慮,DCIS是一種可通過手術治愈的疾病。從疾病的特點考慮,DCIS具有多中心性特點,存在臨床診斷低估的可能,仍有轉變?yōu)榻櫺园┑目赡?。顯然,未經術前詳細檢查評估而選擇的保乳手術不是一種恰當選擇。現階段的臨床變化趨勢也證實了這一點。
在各種乳腺癌治療指南中,保乳手術的選擇都強調了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決定權。因為我們無法告知一位患者,在一個具體個體上,不同術式的預后對其生命以及心理到底意味著什么。
2.必然:保乳術后的復發(fā)及處理
保乳手術后的局部復發(fā)與全乳切除不同,前者主要與切緣和多中心病灶有關,后者主要與腫瘤的生物學行為有關。也就是說保乳手術的復發(fā),是手術方式本身帶來的高局部復發(fā)風險,高局部復發(fā)率是這種手術方式的必然結果。雖然放療可顯著降低局部復發(fā),使得局部復發(fā)率由20%以上(不放療)降至5%~8%,但與全乳切除手術(3%以下)相比,仍然略高。對于那些可獲得長期生存的患者,局部復發(fā)率的增加會降低遠期生存率。這一點尤其應該向患者交待清楚。
保乳手術后的局部復發(fā),在處理方式上大多采用全乳切除。其再次手術后的生存率和遠處復發(fā)率很少有文獻報道,一是與病例數較少有關,二是與這類患者都作為復發(fā)轉移病例來統(tǒng)計,其生存率顯然不能真實反應治療方式的療效。因此,保乳術后的復發(fā)首先應強調的是盡可能地減少人為的因素,即確切保證切緣陰性和準確的術前評估,除外多中心病灶。
3.禁忌:保乳手術更強調禁忌人群
保乳手術的適宜人群并沒有很嚴格的定義,臨床上只是給出了幾條主要原則,包括切緣陰性,美觀滿意度等。保乳手術的不適宜人群主要依據為是否能夠術后使用放療而定。對于那些術后不能使用放療的患者均列為手術禁忌。因此在歐美國家很少談及保乳手術的適應癥,而主要強調的是保乳手術的禁忌證,包括絕對禁忌證和相對禁忌證??梢哉f,除去那些術后無法放療的病例均可考慮實施保乳手術,而不是規(guī)定哪些病例適合保乳手術,其余未提及者為不適合病例。
4.挑戰(zhàn):保乳手術的切緣評估
保乳手術的切緣問題對外科和病理科均是一個挑戰(zhàn)。外科總是在保證切緣陰性與乳腺外型美觀之間尋求平衡。乳腺外科醫(yī)生切莫為了獲得一個滿意的外型而以不充分的切緣為代價,因此整形外科醫(yī)生的術前和術中會診至關重要。乳腺外科醫(yī)生也應該具備一些整形外科的理念和知識。這樣才能給患者提供滿意的治療。
病理科試圖找到一種術中可以全方位、快速、準確診斷切緣陰性的方法。但到目前為止,腫瘤的大切片病理和石蠟切片仍是臨床檢查切緣陰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最佳方法。國外有的醫(yī)院甚至不做術中的冰凍病理檢查,只等術后的石蠟病理,這樣做無疑會增加二次手術的機會。在我國似乎難于為患者和醫(yī)生所接受。
5.爭議:保乳術前的MRI評估
在保乳手術前,乳腺MRI檢查的地位和意義一直存在爭議。資料顯示,術前MRI檢查較常規(guī)檢查(鉬鈀和B超)可多發(fā)現10%以上的多中心病灶。但如果不改變術式仍行保乳手術,術后加用放療后的局部復發(fā)率并未見顯著增加;而改變術式即行全乳切除的患者,術后生存率也未有顯著改善。上述試驗都是一些小樣本的觀察,還有待于更多的資料總結確認,因此對于術前是否行乳腺MRI檢查目前尚無統(tǒng)一觀點。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fā)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