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壁大于3mm被視為膽囊壁增厚。膽囊壁增厚有非規(guī)則局限型和規(guī)則均勻型兩種。非規(guī)則局限型膽囊壁增厚又稱為膽囊隆起樣病變,見于膽囊腺瘤、膽囊癌及膽囊息肉等。規(guī)則均勻型膽囊性增厚見于兩種情況,一是膽源性疾病,如急、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等 ;二是非膽源性疾病,如肝硬化、低蛋白血癥、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衰竭等
一、膽囊壁的厚度與血漿白蛋白水平:膽囊壁增厚與血漿白蛋白水平密切有關,但不是膽囊壁增厚唯一因素。血漿白蛋白水平降低導致膽囊壁增厚,可能與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有關。膽囊壁增厚與血漿白蛋白水平降低是否呈正相關,尚有待進一步探討。
二、膽囊壁增厚與門靜脈腔徑、門靜脈高壓的關系:除低蛋白血癥外,門靜脈高壓是構成膽囊壁增厚的重要因素,門靜脈高壓的重要超聲征象之一為門靜脈和胃冠狀靜脈腔增寬、迂回,肝硬化者門靜脈腔徑顯著高。因膽囊靜脈匯入門脈系統(tǒng),門靜脈高壓可導致毛細血管靜水壓上升,故門靜脈高壓可致膽囊壁水腫增厚。
三、急性病毒性肝炎者膽囊壁增厚程度原因可能是:
(1)病毒直接作用及病毒在膽系上皮**;
(2)肝細胞內(nèi)受損,蛋白及膽酸的合成 障礙,膽汁不能正常排泌;
(3)肝細胞受損溶質(zhì)泵失能,Na + -K + -ATP酶活性降低,致大部分水和鹽被囊壁吸收,使膽囊壁充血水腫,滲出增多 。
非膽源性疾病所致膽囊壁增厚是可逆的
研究表明膽囊壁規(guī)則均勻增厚而臨床癥狀不支持急、慢性膽囊炎等的診斷,應考慮非膽源性疾病所致,此時超聲應著重探查有無肝硬化征象,檢查門靜脈腔徑、胃冠狀靜脈腔徑、肝靜脈及下腔靜脈腔徑、雙腎大小實質(zhì)光點回聲強弱及有無腹水等,并結合臨床實驗室檢查,如血漿白蛋白水平、GPT、血氨水平、肝炎全套等,如無上述各項檢查陽性指標,應探查膽囊管以上膽管有無梗阻所造成“空膽囊”,如膽囊體積明顯縮小,應考慮有無膽囊纖維性增生。
多原發(fā)肺癌(MPLC)是指同一個體,一側或雙側肺內(nèi)不同的部位,同時或先后發(fā)...[詳細]
目前,針對寡轉(zhuǎn)移病灶手術切除的研究較多,而在同一情況下涉及原發(fā)病灶手術切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