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文獻:竇欣,衡海艷,陳光強,等.T1期腎透明細胞癌CT強化特征參數(shù)與Fuhrman病理分級的相關性研究.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8.39(8):614-618.
此文章是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影像科聯(lián)合泌尿外科和病理科發(fā)表的關于腎癌預后方面的研究,文章發(fā)表在《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8年的39卷第8期上。我本人最近一直在研究關于腎癌預后方面的課題,當我看到這篇文章以后覺得這個還是比較新穎的。研究者分析了腎透明細胞癌增強CT的表現(xiàn)和腎癌Fuhrman病理分級的相關性。如果影像學和術后病理之間能夠建立一種確定的關系,那這對臨床來說將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這樣術前就能大概了解患者的預后,從而能夠制定更好的治療和隨訪方案。
點評:
作者回顧性分析102例術后病理證實為T1期腎透明細胞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腫瘤Fuhrman分級分為低級別組(Fuhrman1~2級)和高級別組(Fuhrman3~4級)。低級別組67例,男46例,女2l例;年齡(59.0±13.2)歲;體重指數(shù)(24.0±2.9)ks/m2;高級別組共有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齡(58.8±11.8)歲;體重指數(shù)(24.2±2.7)ks/m2。作者測量并計算出腫瘤在增強CT下的最大徑、腫瘤各期絕對強化值(TEVX)和相對強化值(REVX),其中X=1代表動脈期,X=2代表靜脈期。并且記錄下患者檢查時所用造影劑碘的總量。比較組間的腫瘤最大徑、腫瘤TEVl、TEV2、REVl、REV2及用碘總量的差異。作者用統(tǒng)計軟件分析這些數(shù)據(jù),結果提示低級別組與高級別組腫瘤的TEVl、TEV2、REVl、REV2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級別組和高級別組腫瘤最大徑和用碘總量分別兩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且作者得出了最佳預測指標:動脈期的相對強化值(REVl)。并且給出了臨界值,如果腫瘤的REVl≤0.93,則腫瘤更傾向于高級別(Fuhrman3~4級)。
關于作者的研究結果是很明確的,用CT動脈期的相對強化值去預測T1期腎透明細胞癌是可行的。我們治療Fuhrman分級系統(tǒng)是腎細胞癌的一項***預后因素,且已被廣泛應用。Fuhrman3~4級腎透明細胞癌的預后是明顯低于Fuhrman1~2級。但目前CT檢查是否可用于腎透明細胞癌Fuhrman分級的術前評估尚無定論。雖然作者的樣本量不大,特別是Fuhrman4級的病例較少,但從作者的研究方法和數(shù)據(jù)來看,他們的研究設計還是很合理的,并且其研究結果與以往相類似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作者發(fā)現(xiàn)腫瘤的REVl越小,其Fuhrman分級相對約高,關于這一點與以往的基礎研究是契合的,雖然看起來不是很合理??雌饋聿缓侠淼脑蚴俏覀儜T性思維認為腫瘤內微血管密度越高,腫瘤血供越好,其惡性程度相對越高,但是用免疫組化分析后發(fā)現(xiàn)腎透明細胞癌的腫瘤微血管密度和Fuhrman分級是負相關的。而腫瘤微血管密度越高,其在增強CT時其強化越明顯,因為腫瘤內部血供好。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腎細胞癌的這個特點和作者的研究結果是相符的。腫瘤的動脈期相對強化值與Fuhrman分級呈負相關,并且作者給出了最佳臨界值0.93。因此我個人認為這個結果的相關性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鑒于作者的研究樣本有限,這個臨界值的確定還有待商榷,需要更多的樣本去驗證。
此研究只限于T1期的腎透明細胞癌,因此我個人覺得還有拓展的空間,如與其他類型的腎細胞癌的相關性、與其他分期腫瘤的相關性等,即便結果為陰性,我想這也是一種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