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簡化的全肝血流阻斷法
2006年,我們對全肝血流阻斷法進行了簡化,僅阻斷第一肝門和肝下下腔靜脈。這一改進簡化了操作,并能有效減少肝靜脈反流引起的肝斷面出血。我們對118例肝硬化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患者隨機分成2組,一組采用簡化的全肝血流阻斷法,另一組采用持續(xù)Pringle法,結果顯示簡化的全肝血流阻斷法術中失血量少于持續(xù)Pringle法,需輸血的例數(shù)也較少,而2組在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肝功能改變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在肝硬化患者中應用簡化的全肝血流阻斷法比單獨應用持續(xù)Pringle法更為安全、有效。
六、不解剖肝門預結扎患側(cè)肝臟入肝出肝血流阻斷術
我們于2000年提出了一種不解剖肝門結扎患側(cè)肝臟入肝出肝血流的“無血”肝切除技術,即在第一肝門處和第二肝門處經(jīng)肝實質(zhì)分別結扎患側(cè)肝臟的入肝及出肝血管,這樣就可以在幾乎無血的情況下切除病灶。此法適用于幾種主要的解剖性肝葉切除, 包括肝左外葉切除、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但腫瘤侵犯肝門或位于肝中葉(4、5、6段)者不宜采用;門靜脈有癌栓者,需切開門靜脈將癌栓取出后,再采用此方法切肝。我們對107例行解剖性右肝切除時采用該血流阻斷技術與152例非解剖性右肝切除術的比較結果表明,前者術中平均失血量、輸血量少于非解剖性右肝切除術,術后肝功能也優(yōu)于非解剖性肝切除術組。這表明不解剖肝門預結扎患側(cè)肝臟入肝出肝血流阻斷術是一項安全、出血較少的血流阻斷技術。
七、肝臟懸吊技術
Belghiti于2001年提出用肝臟懸吊技術在原位肝切除時控制肝斷面的出血,其做法是利用長彎血管鉗分離第二、三肝門間的無血管地帶并做一通道,上方從肝中靜脈與肝右靜脈間穿出,再將一牽引帶從通道穿出,牽拉此帶,可方便顯露深部的肝斷面。但是此法需解剖第二肝門,且長彎血管鉗盲穿通道易損傷肝短靜脈導致大出血,故臨床上應用較少。針對這些缺陷,我們提出陳氏肝臟雙懸吊技術,即在肝后下腔靜脈的右側(cè)與右腎上腺之間建立肝后間隙的通道,沿這一通道放置2條牽引帶,分別向左右牽拉,肝深部的斷面即較易顯露。此法的優(yōu)點在于無需分離肝右與肝中靜脈之間的間隙,不容易損傷肝短靜脈,簡單而安全,而且兩根懸吊帶向左右牽拉時不僅可更好地暴露肝深部的斷面,而且有利于控制兩側(cè)斷面的出血。我們對65例需右半肝切除的患者采用這項技術,打通隧道時無發(fā)生大出血病例,成功率達100%。這表明這項肝臟懸吊技術是方便可行的。
肝切除術中血流阻斷方法眾多,具體選用何種術式,需綜合考慮腫瘤的大小及位置、肝臟基礎疾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統(tǒng)情況、術者手術經(jīng)驗及麻醉水平。一般而言,當患者肝功能較好、手術操作時間較短、術者手術經(jīng)驗不豐富、腫瘤未侵犯肝靜脈主干及下腔靜脈時可采用Pringle法。而對于合并肝硬化的大肝細胞癌,或術前估計難度較大、阻斷時間較長者,半肝血流阻斷法由于缺血再灌注損傷較小,較適合使用?;颊哐鲃恿W耐受較好、腫瘤位于或靠近肝靜脈主干或下腔靜脈處、下腔靜脈存在癌栓、腫瘤位于中央部等可考慮使用簡化的全肝血流阻斷法或傳統(tǒng)的全肝血流阻斷法。對不能耐受全肝血流阻斷者,可選用選擇性全肝血流阻斷。對需要行半肝切除者,半肝血流完全阻斷法為最佳選擇。對腫瘤巨大,需行原位半肝切除者,肝臟雙懸吊技術對顯露肝臟深部及控制出血有較大的幫助。(黃志勇 劉楊安 陳孝平)
隨著前列腺癌發(fā)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jīng)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