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患者,女,37歲,平素脾胃不佳。日前晚飯多食油膩且進冷飲,次日晨惡心嘔吐。遂前來就診。
刻診:惡心嘔吐,胃脹,泄瀉,噯氣酸腐,伴有發(fā)熱,口酸苦,兩側稍頭脹痛。脈未診。
此為少陽不和,小柴胡湯主之。
柴胡30克 半夏15克 黃芩15克 黨參15克 甘草10克 1付
用柴胡以推陳致新,半夏以降逆止嘔,黃芩清肝熱,黨參甘草以補脾胃。
服上方一付后嘔止泄停,諸癥皆無。
二:
患者,女70歲,一周前受涼而感冒,遷延不愈,癥見:低熱,畏寒,流清涕,腹瀉,四肢發(fā)涼,神疲乏力。
病為太少兩感,理中湯加減。
黨參30克 炒白術30克 甘草15克 生姜30克
用生姜代干姜者,生者一則溫中,二則辛散為著,可溫可散。干姜守而不走,溫之有余而散之不足。
服上方頭煎后腹中覺熱,泄止。一劑服完,除乏力外諸癥皆無。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jīng)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
流感治療的當前狀況與挑戰(zhàn)盡管已有多種抗病毒藥物和治療手段,流感治療仍面臨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