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接診的患者中,要求“解決瘙癢”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下面談談自己在瘙癢學習方面總結的一些知識,與蕁麻疹相關但不限于蕁麻疹,僅供參考。
1、不同的鑰匙打開不同的門鎖,不同的門后面是不同的世界;蕁麻疹的發(fā)病機理與之類似,不同結構的致敏原最終也是使肥大細胞和嗜堿、嗜酸性粒細胞釋放不同種類的顆粒(組胺只是其中之一),與受體結合后使血管通透性增高,通過C類神經纖維末梢引發(fā)瘙癢的感覺。但是某些疾病的瘙癢卻沒有發(fā)現組胺,比如異位性皮炎、銀屑病。
2、將肥大細胞釋放的顆粒按結構區(qū)分大致可分為組胺、阿片樣肽、緩激肽,按作用細分包括:
組胺;
白三烯(屬于二十烷類分子,皮膚瘙癢的重要內源性介質,可提高C類神經纖維
興奮性,在變應性結膜炎、哮喘中常見,其抑制劑孟魯司特可有效拮抗此介質引發(fā)的瘙癢);
白介素(IL-2可令腫瘤患者皮膚潮紅瘙癢,IL-4可誘發(fā)類似異位性皮炎的瘙癢,結節(jié)性癢疹皮損處神經纖維IL-6活性升高);
阿片類物質(包括內啡肽、腦啡肽,膽汁性淤積性瘙癢與其有關);
香草基衍生物(外源性辣椒素、內源性大麻酚可誘發(fā)肥大細胞釋放此介質,其與香草基衍生物受體結合后導致感覺神經纖維釋放P物質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引發(fā)瘙癢);
前列腺素(致癢作用較弱,與異位性皮炎的瘙癢呈劑量依賴性,是結膜瘙癢的主要過敏原,可增強組胺誘發(fā)的癢感);
膽堿能神經遞質ACh(已證明異位性皮炎皮損內注射乙酰膽堿后可激活M3受體引發(fā)瘙癢);
其他的肥大細胞遞質(除組胺外,肥大細胞釋放胃促胰酶、類胰蛋白酶可引起瘙癢;釋放的腫瘤壞死因子TNF-a亦可引起瘙癢);
蛋白酶及其受體(異位性皮炎患者的蛋白酶受體2在傳入性神經纖維末梢中的表達明顯增多,此受體為參與神經源性瘙癢的重要受體,提示可能在炎癥性皮損中蛋白酶是重要的致敏介質);
神經生長因子NGF(可引起皮膚外周和中樞癢感的敏化,在結節(jié)性癢疹中皮損中的表達增多,導致局部神經增生);
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素BDNF(可引起皮膚外周和中樞癢感的敏化,在異位性皮炎皮損中表達顯著升高);
5-HT(為尿毒癥致癢的主要介質,亦可誘發(fā)中樞致癢作用,可能與阿片樣物質有關)。
3、與瘙癢相關的兩種冷受體:寒冷和薄荷激活通道TRPM8、需要更低溫度激發(fā)的AMKTM1受體,降低皮膚溫度和外用薄荷醇可減輕瘙癢。
隨著前列腺癌發(fā)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