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婦產科醫(yī)學進展 > Cell子刊:解答乳腺癌三十年謎題
Fred Hutchinson癌癥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發(fā)現,缺乏一個拷貝的CTCF基因,會使小鼠出現異常的DNA甲基化,而且這些小鼠很容易患上癌癥。這項研究于五月一日發(fā)表在Cell旗下的Cell Reports雜志上。
CTCF是一個對基因組結構有重要影響的DNA結合蛋白,人們對其展開了大量的研究,不過此前這種蛋白并未與癌癥聯(lián)系起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三十多年以前人們就發(fā)現,乳腺癌中頻繁出現16號染色體的一個拷貝缺失,但當時人們并不清楚是什么引起了這種現象。此前,Dr. Gala Filippova曾克隆了人類CTCF基因,并將其定位在16號染色體上,研究顯示該基因就處于乳腺癌中頻繁缺失的區(qū)域。不過,當時人們并不認為16號染色體上的CTCF與乳腺癌有關,因為該基因不符合腫瘤抑制基因的“two hit”模型。
人們普遍認為,腫瘤抑制基因要同時缺失兩個拷貝才會引發(fā)癌癥,這就是“two hit”模型。然而Dr. Chris Kemp發(fā)表文章對這種模型提出了質疑,他認為腫瘤抑制基因只需要缺失一個拷貝就夠了。
“于是我們想要知道,CTCF基因缺失一個拷貝是否足以引起表觀遺傳學改變,使腫瘤更容易發(fā)生和發(fā)展,” Dr. Filippova說。結果他們發(fā)現,事實的確如此。
表觀遺傳學改變(特別是DNA甲基化的改變)在癌癥中非常普遍,但人們并不清楚是什么引發(fā)了這些改變。研究人員發(fā)現,缺失一個拷貝的CTCF會引起大規(guī)模的甲基化改變,大大促進腫瘤在多種組織中形成。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甲基化改變出現在癌癥發(fā)生之前。
此外,近期一項人類癌癥基因組的大規(guī)模分析顯示,在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其他人類癌癥中,CTCF的缺失或突變是一個很常見的事件。
這些證據說明,CTCF是人類癌癥的一個主要腫瘤抑制基因。研究人員指出, DNA甲基化改變出現在癌癥發(fā)生之前,這種表觀遺傳學上的不穩(wěn)定會加速癌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此外,這項研究也向人們展示了小鼠模型驗證候選基因功能的能力。
“這項研究解答了乳腺癌領域的一個三十年謎題,”Dr. Kemp說。“我們再一次證實,對于抑癌基因來說‘one hit’就足夠了。”
補血益母顆粒在臨床應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是治療氣血兩虛兼血瘀型產后腹痛的一種...[詳細]
目的觀察補血益母顆粒治療功血的療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將來自臨床的86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