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NCCN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內容簡介:
小細胞肺癌(SCLC)占所有肺癌的16%。2009年,估計美國有35110例新發(fā)的小細胞肺癌被診斷。幾乎所有的小細胞肺癌歸因于吸煙。與非小細胞肺癌相比,小細胞肺癌倍增時間更快,增殖比更高,且更早發(fā)生廣泛轉移。大多數小細胞肺癌患者表現為明顯的血行轉移,而只有約1/3的小細胞肺癌患者表現為局限于胸內。小細胞肺癌對初始化療和放療高度敏感,然而絕大部分患者最終死于復發(fā)。對局限期小細胞肺癌患者,用化療和胸部放療這一經典的治療方法能夠達到治愈。對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單獨化療能夠在大多數病人緩解癥狀和延長生存期,但是長生存期很少。手術切除只適用于非常少的外科手術可切除的Ⅰ期小細胞肺癌。
《2010NCCN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內容預覽:
病理
小細胞肺癌是由胞質少、細胞邊界不清、細顆粒核染色體、無核仁或核仁不明顯的小細胞構成的惡性上皮性腫瘤。小細胞呈圓形、卵圓形或紡錘形,胞核顯著、有絲分裂數多。尸檢證實小細胞肺癌患者中高達30%存在非小細胞肺癌分化的病灶,但在先前未治療標本中很少有此現象。這使人們提出肺癌的發(fā)生來源于能向多方向分化的多能干細胞。
盡管95%的小細胞肺癌來源于肺,但也能來源于肺外組織,包括鼻咽、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肺來源和肺外來源的小細胞癌都有相似的臨床和生物學習性,有很高的廣泛轉移潛能。然而,和小細胞肺癌不同,肺外小細胞癌患者的惡性細胞無3P大分子缺失,這表明他們有不同的發(fā)病機制。幾乎所有的小細胞肺癌都對角蛋白——一種上皮細胞膜抗原和轉錄因子1起免疫反應。絕大多數小細胞肺癌也對神經分化標志物反應陽性,包括嗜鉻粒蛋白A、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神經細胞黏附分子(CD56)和突觸囊泡蛋白。
然而單獨靠這些標志物不能鑒別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因為大約10%的非小細胞肺癌也對這些神經內分泌標志物中至少一種存在免疫反應。
臨床表現、分期和預后因素
小細胞肺癌患者最初的典型表現為由增大的肺門腫塊和巨塊型縱隔淋巴結引起的咳嗽和呼吸困難。通常,病人也伴有廣泛轉移疾病的癥狀,如體重減輕、衰弱、骨痛和神經衰弱。表現為周邊孤立結節(jié)而無中心病灶的罕見,并且在這種情況下,細針穿刺抽吸活檢可能無法鑒別出小細胞肺癌與典型或不典型類癌或者分化好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見LNT-1和NCCN神經內分泌瘤指南)。
點擊下載***:《2010NCCN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