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精神科醫(yī)學進展 > 淺談抑郁癥的藥物治療及服藥依從性
抑郁癥是一種慢性的、會反復發(fā)作的情緒障礙,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伴有睡眠障礙、焦慮及軀體不適,嚴重者可出現(xiàn)**念頭和行為。目前對抑郁癥的基本治療手段主要是通過藥物治療,好轉后長期足量的維持治療是促進其社會功能恢復、預防疾病復發(fā)的關鍵,服藥依從性是影響抑郁癥復發(fā)和預后的關鍵因素。
1、臨床常見抗抑郁癥藥物
1.1 非選擇性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20世紀50年代初期發(fā)現(xiàn)的單胺氧化酶抑制藥(MA0-Is)——異丙肼是一種抗結核藥,作用機制是抑制大腦單胺氧化酶,單胺降解減少,使突觸間隙單胺含量增高。但由于其易引起高血壓危象、急性黃色肝萎縮等嚴重不良反應而被淘汰。
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單胺氧化酶有兩種亞型:MA0-A和MA0-B.嗎氯貝胺不僅是選擇性MA0-A抑制劑,而且具有可逆性。代謝產(chǎn)物均無藥物活性。不良反應有輕度惡心、口干等。與酪胺含量高的食物(如奶酪)同服可能引起高血壓。
1.2 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TCAs)20世紀50年代后期發(fā)現(xiàn)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TCAs)——丙咪嗪被公認為第一代抗抑郁藥,當時是抗抑郁的首選藥。代表藥物:阿米替林、多慮平、丙咪嗪和氯丙咪嗪。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屬于單胺再攝取抑制藥,適用于各類抑郁癥。但起效慢,具有抗膽堿作用,因此有不少抗膽堿作用和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應,尤其老年人更易發(fā)生。到20世紀80——90年代后逐漸被一些新型抗抑郁藥取代。
1.3 選擇性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抗抑郁藥氟西汀于1986年在比利時首先獲準上市用于抑郁癥的治療,氟西汀是一種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氟西汀為間接激動去甲腎上腺素(NE)能,無鎮(zhèn)靜效應。對焦慮性抑郁效果不理想,聯(lián)合苯二氮卓類藥物時效果明顯。常見不良反應有:全身或局部過敏,胃腸道功能紊亂等。對于正在使用MA0I等藥物者,應禁用氟西汀。對于肝功能不全者應考慮減少用藥劑量或降低用藥頻率。氟西汀能很好地緩解抑郁癥狀,安全性高,副反應較小,而且只須一次給藥,多數(shù)患者更容易接受。
氟伏沙明既無興奮、鎮(zhèn)靜作用,又無抗膽堿、抗組胺作用,對心血管系統(tǒng)無影響,不引起**性低血壓。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惡心,有時伴嘔吐。對本藥過敏者禁用,禁止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聯(lián)合應用。
帕羅西汀適用于治療各種憂郁癥及強迫癥。帕羅西汀選擇性較氟西汀、舍曲林或氯丙咪嗪強??鼓憠A性、心血管不良反應小于三環(huán)類抗抑郁劑。常見不良反應有膽固醇水平升高、關節(jié)痛、耳鳴等癥狀。
西酞普蘭是一種新型的SSRIs,能有效抑制5-HT的再攝取。適用于重度抑郁癥(MDD)。西酞普蘭的耐受性很好,常見不良反應有惡心、口干、 嗜睡、出汗增多、頭痛和睡眠時間偏短,通常在治療開始的第1——2周時比較明顯,隨著抑郁癥狀的改善,不良反應會逐漸消失。亦有報道出現(xiàn)癲癇發(fā)作、激素分泌紊亂、躁狂及引起性功能障礙等副作用。
舍曲林是當前治療抑郁、焦慮障礙的首選藥物之一,是第一個獲準用于治療兒童青少年情感障礙的SSRI.舍曲林在治療抑郁癥和強迫癥的臨床對照研究中并不引起體重增加,某些病人可能出現(xiàn)體重減輕。本品不良反應較少。常見不良反應為嗜睡、口干、男特性功能障礙如**延遲等。
氟西汀、帕羅西汀、西酞普蘭、氟伏沙明、舍曲林等5種藥被美稱為“五朵金花”.艾司西酞普蘭被喻為SSRI“第六朵金花”,為外消旋西酞普蘭的左旋對映體。由于依從性較好,在世界各地均被作為抗抑郁的首選藥物。
1.4 5-HT和NE攝取抑制劑(SNRIs)文拉法辛能同時阻滯5-HT和NE再攝取,有較強的抗抑郁療效。其藥理機制是抑制神經(jīng)突觸前膜5-HT及NE再攝取,增強中樞5-HT及NE神經(jīng)遞質功能,發(fā)揮抗抑郁作用,對于抑郁患者用藥1——2周后,即可出現(xiàn)明顯抗抑郁作用。本品對各種抑郁癥均有良好療效,不良反應較輕,常見為惡心、嘔吐、頭痛等,少見的不良反應有性功能障礙、血壓升高、癲癇發(fā)作等,部分不良反應存在劑量相關性。
度洛西汀對5-HT和NE再攝取均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具有更廣譜、更快速的抗抑郁療效。鹽酸度洛西汀具有平衡兩種神經(jīng)遞質的作用機制。因此,對伴有疼痛性軀體癥狀的抑郁癥效果甚好。也可顯著減輕抑郁癥伴隨的焦慮癥狀。目前尚不推薦用于小于18歲少年兒童及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禁用于閉角型青光眼、癲癇和正在應用MAOI的患者。本藥的代謝與CYP1A2及CYP2D6有關,不宜與氟伏沙明、西咪替丁、依諾沙星和環(huán)丙沙星等藥物聯(lián)合應用。本藥不良反應較輕,常見有惡心、思睡和腹瀉。偶爾引起錐體外系反應。
1.5 多巴胺(DA)和NE再攝取抑制劑(NDRIS)***是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上市的氨基酮類抗抑郁劑。藥理作用機制:通過增加DA能和NE能的功能而發(fā)揮抗抑郁作用。優(yōu)點:日用藥量少、心血管不良反應很小,亦不會引起直立性低血壓和性功能異常,不引起體重增加,無鎮(zhèn)靜作用。常見不良反應為坐立不安、出汗等,并有誘發(fā)癲癇的可能,禁與MAOI、SSRI和鋰鹽同用。
1.6 NE和特異性5-HT再攝取抑制劑(NESSAs)米氮平屬于四環(huán)結構的哌嗪-氮卓類化合物??赏瑫r增加NE和5-HT釋放而具有獨特的抗抑郁藥理作用。在抗焦慮、改善睡眠方面有較好效果。其不良反應除嗜睡外其他不良反應均較輕微,患者服藥依從性好,無藥物依賴性,治療廣泛性焦慮安全有效。
1.7 5-HT受體拮抗劑和5-HT再攝取抑制劑(SARIs)曲唑酮可拮抗5-HT2A受體,興奮其他5-HT受體,從而消除抑郁,改善睡眠,同時具有抗焦慮、鎮(zhèn)靜催眠、改善性功能等多重作用。曲唑酮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嗜睡,胃腸道不良反應程度較輕微。
2、服藥依叢性
依從性是指在治療和預防軀體或精神障礙方面患者的行為與醫(yī)務人員的要求(處方)相符合的程度。臨床上很多病人往往由于藥物服用沒有馬上起效而對藥物產(chǎn)生懷疑停止服藥;或者藥物不良反應直接影響患者,使其無法忍受,服藥依從性變差,導致治療失敗。通常影響病人服藥依從性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2.1 醫(yī)療水平和醫(yī)患關系 醫(yī)生的專業(yè)水平指的是醫(yī)生對各種疾病癥狀的熟悉度,對診斷的清晰度,對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的把握度。當醫(yī)生的專業(yè)水平提高了,就會產(chǎn)生足夠的自信。面對患者,醫(yī)生將疾病的診治情況解釋清楚,患者就會增加對醫(yī)生的信任,同時增加對治療的信心。醫(yī)療水平的辜低、醫(yī)患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患者的依從性。
2.2 疾病本身的因素 抑郁癥本身可引起不依從性,究其原因包括:①緩解期越長,患者依從性越差;②抑郁癥的內疚感使之感到自己不值得治療;③認知缺損,動力不足和退縮導致忘記服藥和不依從性。
2.3 病人對疾病的認識 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了解抑郁癥的性質及治療的必要性,在這方面常常有些錯誤的觀念。大部分人都會貶低、藐視向精神衛(wèi)生機構求助的人或精神疾病患者,多數(shù)抑郁癥患者對疾病有病恥感而不愿意接受治療,病恥感越強,中斷治療的可能性越大。如果醫(yī)生對疾病及治療向患者解釋清楚,患者就能早期、長期地配合醫(yī)生進行抑郁癥的足量、足療程的治療,從而提高了依從性,降低了抑郁癥的復發(fā)率。
2.4 藥物方面的因素 除了患者本身對抑郁癥疾病的認識因素外,藥物本身的療效、服藥次數(shù)、性狀及藥物不良反應等都是影響藥物依從性的重要因素。
藥物的療效是影響依從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絕大多數(shù)患者希望在就診后治療能迅速起效,但藥物的起效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口服藥物。大多數(shù)抗抑郁藥至少需2——4周才能起效,門診治療的抑郁癥患者會因為短期未見治療反應而放棄治療;在治療開始前即向患者說明藥物起效的時間,有助于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藥物的劑量和療程也能影響服藥。研究表明服藥依從性好的、用藥時間長和劑量充分的患者不宜復發(fā)。因此,加大精神衛(wèi)生知識的宣傳,讓患者長期維持治療和嚴格遵醫(yī)囑服藥,從而提高依從性。
藥物的性狀(如形狀、顏色、大小)也可能影響依從性,如紅色、橙色和黃色的片劑對激動性藥物最合適,藍色和綠色對鎮(zhèn)靜性藥物最合適。
目前使用的抗抑郁藥都有一些不良反應,尤其在服藥早期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常常導致患者的不依從。但隨著新型抗抑郁藥物的不斷出現(xiàn),治療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都將得到明顯的改善。
綜上所述,抗抑郁藥物不斷研究開發(fā)新的治療方案,能更快更好的提高療效,減少服藥劑量和次數(shù),減少不良反應,從而提高抗抑郁藥物的依從性,增加患者的自信,從而使病人自覺的服用藥物,勇于和疾病斗爭達到長期穩(wěn)定的防止效果。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精神障礙。證據(jù)顯示,精神科住院部...[詳細]
PANSS-30、PANSS-14和PANSS-8 均不具有“可擴展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