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治療咳喘病,將其按照外感、內(nèi)傷分述之,指出新病在肺,久病在腎,并提出辛溫、滋陰之兩大治法。同時在幾十年的臨床過程中創(chuàng)制了許多有效方劑,如治療新咳咽癢的鋤云止咳湯,治療干咳的鋤云潤肺湯,用于內(nèi)傷咳嗽的固本丸、參蛤三七散等,以及用千金葦莖湯、黃連方治療肺癰、肺癆等。
咳喘,包括咳嗽和喘息,指出自喉、肺間的痰聲互見或氣急痰鳴一類的疾病。本病外感、內(nèi)傷兼而有之,其標在肺,其本在脾、腎,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以及肺心病等,屬于常見病、疑難病的范疇。岳美中教授25歲時患肺病咯血,幾無生趣乃決心棄文從醫(yī),自救救人,故于咳喘類疾病所用功力尤深,心得亦多,療效頗著。
病因病機
岳美中認為,咳喘之病因病機,不外外感、內(nèi)傷兩類而已。其外感咳喘,無論四時,多因于寒邪。蓋寒邪隨時氣入客肺中,咳喘因生。支氣管炎多在秋冬發(fā)作,即外寒襲肺所致。內(nèi)傷咳嗽,總由臟腑功能失調(diào)、內(nèi)邪犯肺所致,可因他臟及肺和肺臟自病兩端,如脾虛不能升清益肺,肝火上灼傷肺,肺氣、肺陰本虛等。其咳病程較久,必兼有他臟或肺本虛等癥,岳老嘗謂中醫(yī)治咳喘與哮喘,一般新咳治肺,痰咳喘治脾,虛喘治腎,且昔賢有云“新咳在肺,久咳在腎,痰咳在脾”,可知,咳喘之內(nèi)傷以脾腎為主。
治療方法
岳美中認為:“外感者,邪自外而入,治當辛溫,邪得溫而自散;內(nèi)傷者,陰氣先傷于內(nèi),治宜甘平養(yǎng)陰,陰氣復而嗽自寧。”
1.外感咳嗽的治療
咳嗽本身為機體抗病之反應,故治宜因勢利導、引邪外達,不能早用斂肺止咳以錮邪,否則易轉(zhuǎn)為慢性,纏綿難愈。外感咳喘的治療原則,當以辛溫以宣通肺氣為主,邪得溫而自散,肺氣宣通而咳喘自止。岳美中指出,治療外感,或久咳挾感時,認為咽癢者有風,宜加橘紅;咽痛者,牛蒡、連翹并用;喘者蘇子、前胡并用;咳者,沙參、馬兜鈴、山藥、牛蒡并用;鼻涕中挾血者,白薇、桔梗并用,均屬對證之藥。
①證見:鼻微塞、不發(fā)熱而咳或咳而痰多。
選方:止嗽散或六安煎加減:半夏9克,陳皮4克,茯苓6克,甘草3克,杏仁3克,白芥子2克。若肺燥痰氣不利,或年老血衰,咳嗽費力者,于此方加當歸6~9克;若寒氣太盛,或中寒肺氣不溫,邪不能解者,于此方加細辛2~3克;若冬月寒氣閉郁,邪不易散者,可加麻黃、桂枝,或用小青龍湯。
②證見:咳屬新起,咳嗽時作,咳而急劇,聲重,或咽癢則咳嗽,或咳聲嘶啞。
選方:自制止咳湯(又名鋤云止咳湯):白前、前胡、杏仁、甘草、荊芥、防風、連翹、貝母、桔梗、蘆根。寒甚加蘇葉,熱甚加麻黃、石膏。此方由桑菊飲變化而來,故依證可酌加桑葉、菊花等。
③證見:干咳或咳嗽痰少,咳痰不爽或痰難咳出。
選方:自制潤肺湯(又名鋤云潤肺湯):沙參、兜鈴、山藥、牛蒡子、枳殼、桔梗、桔紅、貝母、白薇、甘草??榷戆W加橘紅;痰多咳甚加杏仁、貝母;喘者加瓜蔞仁。
④證見:突發(fā)性陣咳作喘,咯黏液樣白沫痰,舌苔白膩,面目稍浮腫,脈左關部浮細而弦者。
選方:延年半夏湯:鱉甲、前胡、檳榔、桔梗各3克,人參2克,枳實、吳茱萸各1.5克,生姜1克,半夏5克。
此方在《古今錄驗》、《外臺秘要》上有記載。岳美中用其治咽至胃部之黏液白沫壅盛,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喘息發(fā)作者,屢試屢驗。曾在唐山行醫(yī)時,治一男子咳喘,趴在枕上,喘不過氣來,肝脈浮弦,舌上白苔。岳美中認為是肝郁,先是得了外感,又因生氣使病情加重了。投以延年半夏湯,第二天咳喘即愈。辨證主要憑肝脈浮弦,此方主治肝郁引起的上氣喘急,用治胃痙攣也很靈驗。方中柴胡、半夏、人參、生姜為小柴胡湯之大半,能調(diào)暢氣機又有鱉甲清肝,桔梗上提,枳實、檳榔下氣,吳茱萸散郁,故能用治肝郁所致的咳喘。
⑤證見:傷風見寒或傷寒見風,而往來寒熱、嗽不止。
選方:柴陳煎:柴胡9克,陳皮4克,半夏、茯苓各6克,生姜5~7片。氣逆咳者,加杏仁3克。若寒邪不盛,痰量較多者,以二陳湯加減治之。
岳美中還強調(diào),外感咳嗽還應考慮患者素體偏陰偏陽或脾虛腎虛的情況。由于素體體質(zhì)有差異,即使是感受同樣的外邪,所患癥狀亦有異。故在治療上應把握其共性與個性之聯(lián)結(jié),不能一概論之。他指出慢性病患者,復感寒邪,肺多郁熱,外寒包火,易引發(fā)咳嗽,且多劇烈,但解其寒,內(nèi)熱亦散,宜小青龍加石膏湯。熱盛者,不妨佐以黃芩、知母之類??却?jié)M身熱甚者,則以厚樸麻黃湯出入治之。
2.內(nèi)傷咳喘的治療
岳美中認為,咳喘之內(nèi)傷治療應從脾腎著手,分別針對以下證見提出了治療方案。
①證見:咳喘氣短,耳鳴腰酸,動則喘甚,口干、心煩、面赤潮熱,舌質(zhì)紅,脈細數(shù)。
病機:腎陰精虧虛,不能上滋于肺,肺失濡潤,宣降失職,肺氣不利上逆而致咳嗽。
治法:滋陰止咳。選方:一陰煎、左歸丸、六味地黃丸等。在陰虛咳喘之緩解期用集靈膏:人參、枸杞子、天冬、麥冬、生地黃、熟地黃、牛膝、白蜜、肉豆蔻、補骨脂、陽起石、沉香、茴香、肉桂。岳美中強調(diào)指出, 凡培本之方須長久服之,方可收功,其間若新感表證,則可暫停。
②證見:喘促、痞滿、嘔惡痰涎、泄瀉畏寒,脈見細弱,咳嗽不已兼虛寒。
病機:由于元陽下虧,不能上溫于脾,以致脾失健運,痰濕內(nèi)生,痰濕上犯于肺,肺失清肅而致。
治法:補陽止咳。
選方:右歸丸、右歸飲、八味地黃丸、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理中湯、劫勞湯(藥物組成:白芍藥、人參、炙甘草、黃芪、當歸、熟地黃、五味子、半夏、阿膠)。
③證見:痰涎壅盛,咳喘短氣,胸膈滿悶,或腰酸腿軟,或肢體浮腫,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滑。
治法:降氣平喘,祛痰止咳。
選方:蘇子降氣湯:紫蘇子12克,前胡9克,厚樸、甘草、當歸各6克,半夏12克,橘皮9克,大棗10枚,干姜6克,桂心3克。虛者,加人參;氣逆氣短息促者,加沉香0.3~1克(分沖);腎不納氣者,加五味子、冬蟲夏草;慢性支氣管炎初期者,加蘇葉;治喘時還需要加枳殼,取其利肺下氣之功效。另本方的運用要點在于使用干姜而不是生姜。岳美中同時在方后明確指出6種不宜使用本方的情形:肺腎雙虛的喘咳,不見痰氣濕盛的癥狀;肺腎水濕瘀結(jié),痰喘特甚,形氣俱實;表證不解的痰喘咳嗽;熱盛灼肺,或陰虛火旺的喘咳;大便溏泄,氣少食衰的體質(zhì);有蛔蟲史經(jīng)常腹痛的。
④證見:咳嗽多白沫,兼有喘促,夜重晝輕,舌苔白,脈虛(多見于肺氣腫患者)。
治法:扶正祛邪。
選方:自制保肺湯:黨參12克,黃芪18克,麥門冬12克,五味子6克,浙貝母12克,百部6克,蘇子9克,葶藶子(炒搗)4.5克,前胡9克,桔梗6克,半夏9克,橘紅6克,枳殼6克,杏仁9克,山藥18克,炙甘草6克,紅棗4枚。
⑤證見:慢性支氣管炎反復發(fā)作,經(jīng)年不愈,體質(zhì)虛弱,易于感冒之人,見咳嗽痰多,色白質(zhì)稀,氣短喘促。
治法:補益脾肺腎。
選方:自制固本丸:黃芪、黨參、白術、防風、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補骨脂、紫河車,或河車大造丸:紫河車一具,川牛膝、淡蓯蓉、天門冬、川黃柏、五味子、鎖陽、當歸各21克,熟地黃60克,生地黃、枸杞子各45克,杜仲30克。共為細末,蜜丸9克重,每服一丸,每日兩次,白開水送下。或自制參蛤三七散:人參、三七30克,蛤蚧4對,共研末,每服一克,每日兩服。
岳美中認為此型患者,一遇勞累或寒襲風吹,則舊疾復發(fā)。臨時治療,只是急則治標之法,雖病暫愈,而體力未能康復,且因?qū)也《w力更衰,抵抗力更弱,發(fā)病更頻更重,互為因果,始無愈期,如不從“培本”著手,則永無解決宿疾之可能。岳老認為固本丸的使用以秋冬之交、冬春之交服用為好,因此時季節(jié)轉(zhuǎn)換,氣候一冷一熱,易于發(fā)病,亟需治療,用之體力驟增,功效顯著。另外本方藥力偏溫,有不知者,輒加一、二清涼之藥,意圖監(jiān)制,則藥效頓減,蓋未識“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義。服用本方,應忌食綠豆,防綠豆性涼降低本方溫補之力。療程一般應在3個月以上,丸以濟緩,常服才見功效。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難治、預后極差的肺癌亞型,其特征是快速生長和早...[詳細]
復雜膽道結(jié)石作為肝膽外科的重要疾病,因其病情復雜、多樣化特點,對診療技術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