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ESC心房顫動治療指南》解讀(3)
2010-11-16 14:07
閱讀:4012
來源:中國醫(yī)學前沿網(wǎng)
作者:大*勒
責任編輯:大彌勒
[導讀] 2010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會議上公布了《心房顫動治療指南》。根據(jù)臨床實踐及相關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新指南在舊指南基礎上上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更新。
通常采用節(jié)律控制策略主要是為了緩解房顫相關的癥狀,相反,對于無明顯癥狀的患者(或控制心律治療后無癥狀的患者),通常不需要接受抗心律失常藥物(AAD)治療。服用AAD維持竇律應注意:(1)治療的目的在于減輕房顫相關癥狀;(2)AAD維持竇律的效果有限;(3)抗心律失常治療有效主要表現(xiàn)為減少房顫發(fā)作,而不是消除房顫;(4)一種AAD無效時可換用其他AAD;(5)藥物的促心律失常效應和心外不良反應常見;(6)同療效相比,更應重視AAD應用的安全性。
常用的AAD包括胺碘酮、決奈達隆、氟卡尼、普羅帕酮和索他洛爾(均為Ⅰ,A)。迄今為止,胺碘酮仍然是所有AAD中維持竇性心律療效最好的藥物(Ⅰ,A),鑒于其毒性反應,通常只在其他藥物無效或存在禁忌時才考慮使用(Ⅰ,C);對于嚴重心衰患者,NYHAⅢ/Ⅳ級或近期心功能不穩(wěn)定(NYHA Ⅱ級),1月之內出現(xiàn)過心功能失代償者,應考慮應用胺碘酮(Ⅰ,B)。
消融治療導管消融地位有序中提升
對于經(jīng)過合理藥物治療仍有明顯癥狀的房顫患者,新指南建議行導管消融。對具體患者而言,是否行導管消融還應考慮:房顫類型、左心房大小、房顫病史;合并的心血管疾病嚴重程度;替代治療(AAD, 心律控制)以及患者的意愿。對于無癥狀房顫導管消融是否亦能獲益目前還缺乏相關資料。與以往指南相比,新指南中導管消融在房顫治療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對于消融術前或術中記錄到的典型房撲,新指南建議行房撲消融(Ⅰ,B);藥物治療無效、有明顯癥狀的陣發(fā)性房顫建議行導管消融(Ⅱa,A);藥物治療無效、有明顯癥狀的持續(xù)性房顫,可考慮行導管消融(Ⅱa,B);對于合并心衰的房顫患者,包括胺碘酮在內的藥物不能控制癥狀時考慮導管消融(Ⅱb,B);新指南首次提出了對于無嚴重潛在心臟疾病的陣發(fā)性房顫,若心律控制無效可在AAD治療之前直接行導管消融(Ⅱb,B);有癥狀的長程持續(xù)性房顫,若AAD治療無效,亦可考慮導管消融(Ⅱb, C)。
新指南客觀地指出,房顫導管消融高度依賴于術者的經(jīng)驗,目前房顫導管消融的相關研究無一例外的出自經(jīng)驗豐富的術者和先進電生理中心,所以大范圍推廣還需謹慎。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