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神經(jīng)內(nèi)科診療指南 > 2004嚴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療指南
《2004嚴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療指南》簡介:
嚴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性感染導致器官功能損害為特征的復雜臨床綜合征,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2.全世界每年大約1 000人中就有3人發(fā)生嚴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同時這一數(shù)字還呈現(xiàn)不斷增長的趨勢,在過去10年中,嚴重感染的發(fā)生率增加了91.3%,以每年 1.5%~80%的速度上升。/3.近年來,抗感染治療和器官功能支持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嚴重感染的病死率仍高達30%~70%。在美國,嚴重感染 是第10位的致死原因,每小時有25人死于嚴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其死亡人數(shù)超過乳腺癌、直腸癌、結腸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致死人數(shù)的總和。
《2004嚴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療指南》內(nèi)容預覽:
早期復蘇
1.一旦臨床診斷嚴重感染, 應盡快進行積極的液體復蘇, 6 h 內(nèi)達到復蘇目標:
①中心靜脈壓(CV P) 8——12mm Hg (1mm Hg= 0.133 kPa) ;
②平均動脈壓≥65mm Hg;
③尿量≥0.5 m l/(kg·h );
④中心靜脈或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ScvO 2 或SvO 2) ≥70% (推薦級別: B 級)。
2.若液體復蘇后CV P 達8—— 12 cm H2O , 而ScvO 2 或SvO 2仍未達到70%, 需輸注濃縮紅細胞使血細胞比容達到0.30 以上,和(或) 輸注多巴酚丁胺(最大劑量至20 ug/(kg·min) 以達到上述復蘇目標(推薦級別:B 級)。
病源學診斷
1. 抗生素治療前應首先進行及時正確的微生物培養(yǎng)(推薦級別: D 級)。
2. 為了確定感染源和致病病原體, 應迅速采用診斷性檢查, 如影像學檢查和可疑感染源取樣(推薦級別: E 級)。
抗生素治療
1. 診斷嚴重感染后1 h 以內(nèi), 立即給予靜脈抗生素治療(推薦級別: E 級)。
2. 早期經(jīng)驗性抗感染治療應根據(jù)社區(qū)或醫(yī)院微生物流行病學資料, 采用覆蓋可能致病微生物(細菌或真菌) 的廣譜抗生素, 而且抗生素在感染組織具有良好的組織穿透力(推薦級別:D 級)。
3. 為阻止細菌耐藥, 降低藥物毒性, 減少花費, 應用抗生素48—— 72 h 后, 根據(jù)微生物培養(yǎng)結果和臨床反應評估療效, 選擇目標性的窄譜抗生素治療。抗生素療程一般7—— 10 d (推薦級別: E 級)。
4. 若臨床判斷癥狀由非感染因素所致, 應立即停用抗生素(推薦級別: E 級)。
點擊下載***:《2004嚴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療指南》
Health Protection Scotland (HPS) is a...[詳細]
補充水電解質(zhì)及熱量,糾正酸堿平衡失調(diào);對煩躁不安、痙攣者輪流使用各種鎮(zhèn)靜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