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橈骨干骨折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閉合性尺橈骨干骨折(ICD-10:S52.401)
行尺橈骨干骨折內(nèi)固定術(ICD-9-CM-3:78.53/79.12/79.32)。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外科學(下冊)》(8年制和7年制臨床醫(yī)學專用教材,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傷史。
2.體格檢查:患肢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畸形,反常活動。
3.輔助檢查:X線檢查發(fā)現(xiàn)尺橈骨干骨折。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jù)。
根據(jù)《外科學(下冊)》(8年制和7年制教材臨床醫(yī)學專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齡在16歲以上。
2.傷前生活質(zhì)量及活動水平。
3.全身狀況允許手術。
4.首選鋼板螺釘內(nèi)固定,也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其他治療方式。
(四)標準住院日為≤16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S52.401尺橈骨干骨折疾病編碼。
2.外傷引起的單純性、新鮮肱骨髁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損傷。
5.當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術前評估)≤7天。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血型、尿常規(guī)+鏡檢;
(2)電解質(zhì)檢查、肝功能測定、腎功能測定、凝血功能檢查、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
(3)胸部X線平片、心電圖;
(4)骨科X線檢查。
2.根據(jù)患者病情可選擇的檢查項目:CT檢查、肌電圖、血氣分析、肺功能檢查、超聲心動圖等。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1.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并根據(jù)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時間。建議使用第一、二代頭孢菌素,頭孢曲松。
2.術前30分鐘預防性用抗菌藥物;手術超過3小時加用1次抗菌藥物。
(八)手術日為入院第1-7天。
1.麻醉方式:臂叢神經(jīng)阻滯或/和全麻。
2.手術方式:尺橈骨干骨折內(nèi)固定術。
3.手術內(nèi)固定物:鋼板螺釘或髓內(nèi)釘(開放骨折可考慮選擇外固定架)。
4.術中用藥:麻醉用藥、抗菌藥、止血藥物。
5.輸血:視術中具體情況而定。
(九)術后住院恢復6-9天。
1.必須復查的項目:血常規(guī)、X光檢查。
2.可選擇的檢查項目:電解質(zhì)、肝腎功能、CT。
3.術后用藥:
(1)抗菌藥物使用:抗菌藥物使用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并根據(jù)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時間。建議使用第一、二代頭孢菌素,頭孢曲松;
(2)術后鎮(zhèn)痛:參照《骨科常見疼痛的處理專家建議》;
(3)其他藥物:消腫、促骨折愈合,必要時營養(yǎng)神經(jīng)等。
4.保護下功能鍛煉。
(十)出院標準。
1.體溫正常,常規(guī)化驗檢查無明顯異常。
2.傷口愈合好(或可在門診處理的傷口情況),傷口無感染征象。
3.術后X線片證實復位固定滿意。
4.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和/或合并癥。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并發(fā)癥:本病可伴有其他損傷,應當嚴格掌握入選標準。部分患者因骨折本身的合并癥而延期治療,如大量出血需術前輸血,血栓形成、血腫引起體溫增高,骨折本身對骨的血循環(huán)破壞較重,術后易出現(xiàn)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等。
2.合并癥:老年患者易有合并癥,如骨質(zhì)疏松、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骨折后合并癥可能加重,需同時治療,住院時間延長。
3.內(nèi)固定物選擇:根據(jù)骨折類型選擇適當?shù)膬?nèi)固定物。
4.開放性骨折不進入本路徑。
二、尺橈骨干骨折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 閉合性尺橈骨干骨折(ICD-10:S52.401 )
行尺橈骨干骨折內(nèi)固定術(ICD-9-CM-3:78.53/79.12/79.32)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住院號: 門診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 ≤16天
點擊下載:尺橈骨干骨折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尺橈骨干骨折臨床路徑
臨床中有部分為EGFR耐藥突變的患者,如EGFR Ex2Ois,這部分人群...[詳細]
腹部外科手術是普外科治療的核心手段,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一直是影響患者康復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