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神經(jīng)內(nèi)科醫(yī)學進展 > 五張圖讀懂多發(fā)性硬化治療
作者:北京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李凱醫(yī)生
身為神經(jīng)科的你,是不也被問過這個挑畔且尷尬的問題:你們科的病有幾個能治的?此時的你是默默的低下了頭,還是努力的辯解?
EAN會議進行到了第四天,日程明顯稀疏了起來,人也少了許多。不過講者依然很神氣,上來就豪氣沖天的說,多發(fā)性硬化的治療,是神經(jīng)科當前各主要疾病里面最突飛猛進的。注意,人家指的是DMT(Disease-Modifying Therapy)治療,這讓做變性病的同志們情何以堪(連人家遺傳病的基因療法都追趕的很快,不少三期臨床了)。
講者是Hans-Peter Hartung,來自德國的時尚中心杜塞爾多夫。這場演講重點兩個問題,一個是各路新藥如何你追我趕,競創(chuàng)新高, 一幅要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的節(jié)奏;二是水漲船高,評價療效的標準都被這些后浪推了起來。
先說說評價標準吧,看看歷史演變。最開始,條件艱苦,干擾素時代基本上能減少復發(fā)率三分之一吧,這已經(jīng)是當時最好的成績了[1].也只能用復發(fā)率和功能殘疾進展作為評價指標。后來核磁在診斷和治療中應(yīng)用越來越廣泛,加上新藥效果一個賽一個,核磁活動病灶又加了進來,成了NEDA,這個整體概念用其實也沒太長時間,我們前兩天剛介紹過。下圖看看當年的新星Natalizumab的優(yōu)異表現(xiàn)。
這個逆天的NEDA-4又是怎么回事呢?NEDA-4: no new or enlarging T2 lesions, no confirmed relapses, no 6-month confirmed disability progression, and annualized rate of brain atrophy of <0.4[percnt].其實也沒有德國工業(yè)4.0那么大的變革,就是加了個腦萎縮的指標。為什么NEDA用了沒多久,又升級?主要是形勢太樂觀了嘛,大家多點挑戰(zhàn),也好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新生代的威力。NEDA-4概念的正式登場應(yīng)該是在2014年9月波士頓的ACTRIMS-ECTRIMS會議上[2].諾華及合作伙伴們著力的強調(diào)fingolimod將MS患者達到NEDA-4的可能性提升了四倍。
Hans-Peter Hartung把近幾年的新藥數(shù)了一遍,dimethyl fumarate, teriflunomide, fingolimod, sphingolipid, alemtuzumab, daclizumab, ocrelizumab.主要是臨床試驗報告的結(jié)果和副作用,文獻不難查,都是發(fā)的大牌雜志,就不在這廢話了。
下面這個是德國的指南,可以看出來,德國人還是很重視療效的,已經(jīng)把更強的alemtuzumab, fingolimod, natalizumab放在病情活躍患者的首選陣營里面了,對于病情溫和的患者,首選還是尊重傳統(tǒng),老藥為主,畢竟使用時間久,副作用也清楚。
下面這個圖我覺得很贊,讓大家對這些五花八門的藥誰更強誰更弱誰更毒有個直觀的概念[3].
上面說了德國指南,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看下中國專家共識,今年5月新鮮出爐的哦(雖然名字是2014,但真的剛出版),大家可以自行對比下(下載鏈接見后,醫(yī)脈通神經(jīng)科微信6月16日也有過推送)。就這藥物現(xiàn)狀,咱們國內(nèi)的神經(jīng)科大夫哪敢奢望什么NEDA,更不用說NEDA-4了。其實中國的MS病人總數(shù)還是挺多的,相對變性病和腦血管病,人也年輕,對家庭、對社會的意義也更大。特別是中國現(xiàn)在老齡化嚴重,一對八零后夫婦下面一兩個娃,上面至少四個老人需要照顧,治的好,其實很多是可以工作和接近正常生活的,對一個家庭也是莫大的好事。
[參考文獻]
1.Interferon beta-1b is effective in 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 I. Clinical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The IFNB Multiple Sclerosis Study Group. Neurology, 1993. 43(4): p. 655-61.
2.Novatis.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ovartis.com/news/media-releases/new-data-confirm-high-efficacy-gilenya%C2%AE-achieving-no-evidence-disease-activity.
3.Hauser, S.L., J.R. Chan, and J.R. Oksenberg, Multiple sclerosis: Prospects and promise. Ann Neurol, 2013. 74(3): p. 317-27.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