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壓迫損傷研究進展》內容預覽:
[摘要]脊髓壓迫損傷(SCCI)是骨科領域中常見的疾病,患者表現為多系統功能障礙,甚至會使患者殘疾或死亡。本文就近幾年來國內外對SCCI治療的研究作一綜述。
[關鍵詞]脊髓壓迫;脊髓損傷;治療;減壓術;
綜述:長期以來,為探索出治療脊髓壓迫損傷(SCCI)新療法,研究人員以SCCI模型和SCCI的病理改變?yōu)榛A,做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和臨床實踐,提出一些對SCCI患者有一定治療作用的療法,如外科減壓、藥物治療和細胞移植等。
動物模型自Tarlow等研究SCCI以來,其動物模型的復制就是SCCI研究中面臨的首要課題,目前主要制模方法有氣囊壓迫法、水囊壓迫法和重力壓迫法,且以氣囊壓迫法為代表。Lee等用氣囊式導管經腰骶骨插入硬膜外間隙,在熒光透視導向下,于L2-3之間充氣膨脹[1]。
這種經皮壓迫方法不需要切除椎板,避免切除時損傷脊髓,同時使術后管理更方便。也有對其行后路手術,暴露胸髓,在椎板兩側鉆取小洞,將硅膠帶穿過小洞,環(huán)繞脊髓周圍270b,通過牽拉來壓迫脊髓;還可以固定再牽拉,形成一個循環(huán)而動態(tài)的壓迫模型[2]。
病理變化SCCI后,血-脊髓屏障破壞,血流阻力加大,一方面造成出血和微血管血栓形成;另一方面由于脊髓的血供減少,造成損傷區(qū)缺血缺氧,繼而促進血管性水腫的形成;同時,白質軸突周圍間隙增大,神經元和神經元內尼氏體數量減少。Huang等不僅發(fā)現神經元的數目減少,還發(fā)現壓迫性損傷后激活的轉錄因子3有短暫表達[3]。
Xu等還指出,SCCI后,白質中可以觀察到髓磷脂破壞和神經膠質細胞的數量減少,一些TUNEL陽性神經元數目由腹側向背側逐漸增加,在損傷后第9周數目達到最大[4]。3診斷目前應用的技術主要有有體感誘發(fā)電位(SEP)、運動誘發(fā)電位(MEP)、磁共振成像(MRI)、神經學檢查等,而以SEP和MRI為主。SEP是指連續(xù)刺激周圍神經引起的沖動,在大腦皮質體感區(qū)記錄的時間和空間上的綜合電位變化。
Hu等對小鼠的實驗研究顯示,SEP適當的信號增強作用可以預測出潛在SCCI的存在,并指出這是快速而且可靠的方法[5]。Venkitaraman等對150例前列腺癌患者5年的脊髓MRI臨床資料進行研究,結果患者中24例(16%)有明顯SCCI,7例在放射線下可以看到在復雜、但不毗鄰的位置有潛在壓迫跡象,證明MRI對于SCCI早期診斷有很大應用價值[6]。Yadav等研究表明,MRI具有敏感性、特異性、精確性的特點,對脊髓壓迫癥患者的檢出率達90%[7]。
治療4.1手術治療4.1.1減壓治療眾多研究證明,在SCCI后6~8h內行減壓術,可以緩解壞死的進程,是治療SCCI的關鍵。減壓的入路主要有前方入路和后方入路。蘭青等對52例頸椎脊髓壓迫癥患者行頸椎后路雙開門椎管成形術治療,療效確切,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8]。SCCI后,在神經元內的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向上調節(jié)的有效時間段內行減壓術有很好的效果[9]。
減壓治療的微觀機制也有相關研究,如脊髓慢性壓迫損傷減壓后,凋亡抑制基因相對于凋亡基因有較強表達,表現為行為功能的恢復[10]。這對減壓術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論基礎。4.1.2內固定術內固定的目的是復位和重建脊柱的穩(wěn)定性,防止脊髓的繼發(fā)損害。目前多采用鋼絲、椎弓根螺釘和鋼板固定。盧嚴霆等對頸椎狹窄造成的脊髓壓迫12例患者進行前后路減壓合并內固定術治療,術后隨訪觀察發(fā)現脊髓損傷均有好轉,達到骨性融合,內固定物無松動和脫落[11]。
點擊下載完整版地址:《脊髓壓迫損傷研究進展》
Health Protection Scotland (HPS) is a...[詳細]
補充水電解質及熱量,糾正酸堿平衡失調;對煩躁不安、痙攣者輪流使用各種鎮(zhèn)靜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