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某某,男,48歲。2004年4月15日初診。過敏性鼻炎病史12年,訴突發(fā)性鼻癢,噴嚏,流鼻涕,伴嗅覺下降,乏力納呆,頭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體胖大,色淡苔白膩,脈沉遲弱,常服抗過敏藥、感冒藥。近年來,自感體質下降,過敏性鼻炎反復發(fā)作,經久不愈。辨證為脾腎陽虛,肺氣不足,寒濕阻竅,治療宜溫腎運脾,益氣固表,祛濕通竅為治。處方:生麻黃12克,炒白術24克,炒蒼術15克,制烏附30克,熟地黃15克,生黃芪24克,防風15克,炒萊菔子15克,辛夷花10克。3劑,水煎服。
二診:藥后鼻癢、噴嚏、流鼻涕明顯減輕,乏力納呆,頭昏身重好轉。效不更方,服上方一周諸癥基本痊愈,因本病易反復發(fā)作,后將上方為丸,囑患者堅持服用,以鞏固療效。半年后隨訪諸癥已痊愈,感冒也少發(fā)。
按:過敏性鼻炎屬中醫(yī)“鼻鼽”的范疇,金代《劉河間醫(yī)學六書》曰:“鼽者,鼻出清涕也。”患者濕滯經絡,肺竅閉阻,加之易外感,表現出濕邪困阻,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的一系列癥狀,治療以溫腎助陽,燥濕健脾,益氣固表,祛濕通竅為治則,濕去則正安。由于濕性黏滯,膠著難解,易反復發(fā)作,故以丸藥緩圖之。筆者多年臨床發(fā)現,過敏性鼻炎多為濕邪作祟,更有濕邪郁久化熱者,醫(yī)者往往一味清熱,殊不知,本病因于濕邪,易傷陽氣,病不愈,乃陽氣不足,一味清熱,雖當時癥狀減輕,卻不知陽愈傷,濕越盛,而致過敏性鼻炎經久不愈,臨證不可不知。
作為一名從醫(yī)多年的泌尿科醫(yī)生,我見過形形色色的膀胱過度活動癥(OAB)患者...[詳細]
術后并發(fā)癥在外科手術中的高發(fā)生率,使得其預防與處理成為外科醫(yī)生必須關注的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