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心血管內(nèi)科診療指南 > 2007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
《2007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內(nèi)容簡介:
據(jù)國外統(tǒng)計,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約為1.5%——2.0%,65歲以上可達6%——10%,且在過去的40年中,心衰導致的死亡增加了6倍。我國對35——74歲城鄉(xiāng)居民共15518人隨機抽樣調(diào)查的結果:心衰患病率為0.9%,按計算約有400萬心衰患者,其中男性為0.7%,女性為1.0%,女性高于男性(P<0.05),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男性高于女性。
《2007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內(nèi)容預覽:
心衰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損傷(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動力學負荷過重、炎癥等),引起心肌結構和功能的變化,最后導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主要表現(xiàn)是呼吸困難、無力和液體潴留。心衰是一種進行性的病變,一旦起始,即使沒有新的心肌損害,臨床亦處于穩(wěn)定階段,仍可自身不斷發(fā)展。
目前已明確,導致心衰發(fā)生發(fā)展的基本機制是心肌重構。心肌重構是由于一系列復雜的分子和細胞機制造成心肌結構、功能和表型的變化。其特征為:①伴有胚胎基因再表達的病理性心肌細胞肥大,導致心肌細胞收縮力降低,壽命縮短;②心肌細胞凋亡,這是心衰從代償走向失代償?shù)霓D(zhuǎn)折點;③心肌細胞外基質(zhì)過度纖維化或降解增加。臨床上可見心肌肌重和心室容量的增加,以及心室形狀的改變,橫徑增加呈球狀。
點擊下載***:《2007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
嚴重顱腦損傷病人多存在神志異常、昏迷、躁動等,使之不能正常飲食,并給鼻飼置...[詳細]
鑒于顱腦損傷后病人的特點,胃腸外營養(yǎng)常被選作早期營養(yǎng)支持的手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