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出血占整個消化道出血的3%~5%,可以表現(xiàn)為便血和黑便。由于相對少見,且因小腸是消化系統(tǒng)最長的器官,同時走形迂曲,導致小腸出血的病因診斷困難?;颊叱3P枰啻屋斞?,反復住院,并經(jīng)受很多檢查,導致醫(yī)療資源消耗,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我們擬對小腸出血的病因分類及各種診斷方法的優(yōu)缺點進行概述,為小腸出血的病因分析及臨床決策提供參考。
一、小腸出血的病因
小腸出血在臨床上常表現(xiàn)為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雖診斷困難,但導致小腸出血的病變類型與其他部位的出血類型類似,包括腫瘤、血管病變、炎癥性病變、憩室、克羅恩?。?CD)以及一些少見疾病。
1.小腸腫瘤:
小腸腫瘤是我國小腸出血的常見病因,占到小腸出血病因的14%~40% ,男女比例2:1,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梗阻、消化道出血,是30~50歲年齡組小腸失血的常見原因。可以表現(xiàn)為急性失血,也可以僅表現(xiàn)為缺鐵性貧血。原發(fā)性小腸惡性腫瘤可起源于任何一種小腸細胞,常見類型為腺癌、類癌、淋巴瘤、間質瘤。其中間質瘤的血運豐富,??杀憩F(xiàn)為急性大量出血,腺癌、類癌、淋巴瘤常表現(xiàn)為慢性失血。
2.小腸憩室:
引起小腸出血的主要是Meckel憩室。Meckel憩室是卵黃囊的殘留物,一般處于回盲部100 cm以內,憩室中異位的胃組織分泌酸性液體,可能為導致潰瘍并引起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男女發(fā)病比例為2:1,是年齡小于25歲小腸出血最常見原因。常常表現(xiàn)為急性失血,少量出血不是憩室出血的特點。憩室出血和憩室炎癥是兩個病理狀態(tài),所以憩室出血常常表現(xiàn)為無痛性出血,且由于憩室出血量大,常伴血液動力學改變。
3.小腸血管發(fā)育不良:
這是西方國家小腸出血的最常見原因,在我國也是常見病因,發(fā)病率隨年齡而升高,多見于年齡大于60歲的老年患者,發(fā)病機制主要是靜脈回流受阻,毛細血管襻擴張。血管發(fā)育不良可以表現(xiàn)為急性出血或糞便潛血陽性,出血形式多樣,根據(jù)臨床特點推測對診斷無益,顯性出血常為間歇性,但貧血長期存在,多無腹痛和體重下降等伴隨癥狀,這些患者常反復住院,多次輸血,診斷困難,對于醫(yī)生來講很有挑戰(zhàn)性。
4.潰瘍、炎性病變及其他原因:
潰瘍或其他小腸炎性病變可導致急劇或緩慢的消化道失血,以CD最為典型,CD可以引起顯性失血,但以慢性失血所致缺鐵性貧血更為常見。隨著非甾體消炎藥( NSAIDs)在心腦血管、骨關節(jié)疾病患者中的廣泛使用,NSAIDs所致的小腸損傷比預計的更為普遍。據(jù)統(tǒng)計,在服用半年NSAIDs的人群中,8%會有小腸潰瘍形 成,而且其中大多數(shù)并不伴有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常常表現(xiàn)為缺鐵性貧血和便血。此外,白塞綜合征、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均可引起小腸血管炎,引起小腸出血。
二、小腸出血的診斷策略
小腸出血的診斷極富挑戰(zhàn)性,臨床上常用的診斷技術包括小腸氣鋇雙重造影、CT小腸成像(CTE)、核素掃描、血管造影、膠囊內鏡、小腸鏡,必要時還會借助術中內鏡。這些技術各有優(yōu)缺點,總的來講,核素掃描和血管造影在活動性出血時陽性率高,前者的優(yōu)勢在于對Meckel憩室的診斷,后者可同時為患者提供治療機會。小腸氣鋇雙重造影因診斷率低,已不作為常規(guī)應用CTE對CD和小腸腫瘤的診斷價值大。膠囊內鏡和雙氣囊小腸鏡是革命性的進步,可以提供對全小腸的檢查,前者因無創(chuàng)、診斷率高,已經(jīng)作為小腸出血的首選檢查技術,后者不僅可以用于觀察,還可活檢確定病因和鏡下止血。膠囊內鏡的主要問題是膠囊滯留,小腸鏡檢查有可能導致急性胰腺炎和穿孔的發(fā)生。
對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考慮小腸出血之前,復查胃腸鏡至關重要,因為很多膠囊內鏡和小腸鏡發(fā)現(xiàn)的出血病變均位于食管、胃、結腸,均系常規(guī)胃腸鏡漏診,這些漏診的病例往往可以在復查內鏡時發(fā)現(xiàn)。漏診主要是由于:病變出血速度慢或間斷出血;操作醫(yī)生對血管病變不認識;腸鏡檢查時腸道準備差和血跡影響觀察。
當復查胃腸鏡陰性后,檢查重點就應擴展至小腸,檢查方法的選擇取決于出血的嚴重程度、患者的年齡以及已進行的檢查。年齡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診斷策略中主要的患者相關因素。對于小于25歲的患者,Meckel憩室是最常見的小腸出血原因;30~50歲年齡組,最常見的病變?yōu)樾∧c腫瘤;60歲以上患者,NSAIDs小腸病和小腸血管發(fā)育不良是主要原因。若出血量大,可進行核素掃描和(或)血管造影,二者對活動性出血的定位診斷價值大。對于出血速度慢或者隱源性出血,若不存在小腸梗阻,則進行膠囊內鏡檢查,若膠囊內鏡有陽性發(fā)現(xiàn),可進行小腸鏡取活檢或手術明確診斷;若存在小腸梗阻,可進行CT小腸造影檢查,若有陽性發(fā)現(xiàn),可進行小腸鏡或手術確診。若多項檢查均陰性,而患者存在反復出血或嚴重的缺鐵性貧血,可考慮重復膠囊內鏡檢查,但如果出血為持續(xù)性,多項檢查仍未明確診斷,并需持續(xù)輸血治療者,則應行外科手術及術中內鏡明確。
三、結語
隨著診斷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膠囊內鏡和小腸鏡技術的出現(xiàn),臨床醫(yī)生對小腸出血的診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需要強調的是,盡管采用了所有的檢查方法,仍有20%的患者始終無法明確出血的原因,仍需廣大同仁共同努力,以提高我國小腸出血的總體診斷水平。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科學、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理論、操作規(guī)范、材料器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