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內容簡介:
急性心力衰竭(心衰)臨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為常見,急性右心衰竭則較少見。急性左心衰竭指急 性發(fā)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異常所致的心肌收縮力明顯降低、心臟負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驟降、肺循環(huán)壓力突然升高、周圍循環(huán)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環(huán)充血而出 現急性肺淤血、肺水腫并可伴組織器官灌注不足和心原性休克的臨床綜合征。
《2010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內容預覽:
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須緊急施救和治療。近10余年,盡管對于慢性心衰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已取得長足進步,但急性心衰的臨床工作仍存在以下問題:(1)臨床研究,尤其大樣本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很少,臨床證據匱乏,使得目前各國指南中關于治療的推薦多數基于經驗或專家意見,缺少充分的證據支持;(2)我國自己的研究嚴重滯后,缺少臨床資料,甚至基本的流行病學材料也不夠齊全;急性心衰的處理各地缺少規(guī)范,急性心衰的病死率雖有下降但仍是心原性死亡的重要原因,成為我國心血管病急癥治療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鑒于上述理由,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決定編撰我國的“急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和治療指南”,以提高對這一心臟病急重癥臨床處理的水平。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心衰專業(yè)組組建了這一工作的撰寫組和專家組,并確定了對指南編寫的基本原則:(1)要充分汲取這一領域的新進展。新技術、新方法,借鑒國外主要心血管病學術組織近幾年制定和頒布的各種指南;(2)要根據我國的國情和臨床處理的傳統(tǒng)習慣以及已證實行之有效的方法與經驗,包括我國近幾年編寫的心衰及相關疾病的指南與專家共識,使其負荷我國國情;(3)為基礎單位和各級醫(yī)院臨床醫(yī)師提供能夠接受的樂意使用的指導性文件。
本指南按國際通用的方式,標示了藥物和各種治療方法應用的推薦類別和證據水平分級。推薦類別:Ⅰ類為已證實和(或)一致認為有益和有效:Ⅱ類為療效的證據尚不一致或有爭議,其中相關證據傾向于有效的為Ⅱa類,尚不充分的為Ⅱb類;Ⅲ類為已證實或一致認為無用和無效,甚至可能有害。證據水平分級:證據來自多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或多項薈萃分析為A級;證據來自單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或非隨機研究為B級;證據來自小型研究或專家共識為C級。
點擊下載***:《2010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
嚴重顱腦損傷病人多存在神志異常、昏迷、躁動等,使之不能正常飲食,并給鼻飼置...[詳細]
鑒于顱腦損傷后病人的特點,胃腸外營養(yǎng)常被選作早期營養(yǎng)支持的手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