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神經(jīng)內科醫(yī)學進展 > 2013神經(jīng)病學總結之卒中
動脈內治療已用于促進卒中后血管再通30余年。Prolyse急性腦梗死血栓栓塞- II試驗( PROACT -Ⅱ)的結果顯示,動脈內纖維蛋白溶解使臨床結果有顯著提高。卒中介入治療III期試驗(IMS-III)、SYNTHESIS、血栓切除術治療卒中的機械取栓和再通研究(MR RESCUE)結果顯示,與靜脈內注射阿替普酶(t-PA)相比或是作為該種方法的輔助療法,動脈內治療均未能增加效益。這三項研究為隨機對照試驗:IMS-III評估動脈內治療對于靜脈內注射阿替普酶的輔助效益,SYNTHESIS測試動脈內治療相比于靜脈內注射阿替普酶的作用,MR RESCUE試圖鑒別最可能受益于動脈內治療的患者。新治療方法的重點在于靜脈注射阿替普酶與其他藥物結合以提高再通率。
動脈內治療提倡者們指出,比這些研究中用到的設備更新的設備可能達到更快更完全的血管再通和更好的結果。IMS-III試驗的事后分析顯示,癥狀發(fā)作4小時內治療的患者可能從動脈內治療中受益更多。此外,新數(shù)據(jù)顯示,由于支架取栓器的引入,改善了的再灌注率和次數(shù)能夠促成良好的臨床結果。
盡管我們可繼續(xù)使用動脈內治療來獲得高再灌注率,但是這些成功的影像學結果并不總是轉變?yōu)楹玫呐R床結果。這一差距引發(fā)了患者選擇動脈內治療的重要問題。排除不太可能受益于再灌注患者的干擾,好的動脈內治療結果可能會出現(xiàn)。休斯頓動脈內治療(H動脈內治療2)分數(shù)是一個基于簡單的臨床和影像學要素的風險分層量表。要素包括年齡、卒中嚴重程度、血糖濃度以及CT早期缺血性改變,這些因素嚴重影響結果。宣布動脈內治療治療急性卒中失敗還為時過早。未來利用新的設備提高病人選擇和更快的再灌注的研究將有望獲得成功。
改善腦出血患者的管理和結果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一亞型代表所有卒中的10–15%.降低血壓是腦出血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但是在急性腦出血試驗2(INTERACT-2)中強化降低血壓的結果,并沒有顯示出用強力療法降低血壓能顯著減少死亡和嚴重殘疾。然而,這項試驗正好在主要結果上未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p=0.06),通過強力療法能顯著降低改良的Rankin量表評分(OR=0.87, 95% CI 0.77–1.00;p=0.04)。
一些腦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在第二個腦葉出血外科治療試驗(STICH-II)中,結果表明,在6個月進行早期手術清除血腫并沒有導致更有利的結果或更低的死亡率。然而,試驗的亞分析建議,預后差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9-12)進行早期手術可能有益,而那些預后良好的患者最好采用觀察等待。
目光轉移到二級預防,兩個大型隨機對照試驗中出現(xiàn)了爭論性的結果。CHANCE結果表明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合用比阿司匹林單用更有效,因其在非致殘性卒中后的前3個月可降低復發(fā)風險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而不增加出血風險。然而,皮質下小卒中二級預防試驗(SPS3)提供了對比結果:在阿司匹林中加入氯吡格雷的試驗平均進行了三四年,結果導致更多的出血和死亡,且沒有減少卒中的復發(fā)?;谶@些結果,沒有證據(jù)支持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用于長期預防卒中。然而,根據(jù)CHANCE試驗及對患有癥狀性顱內狹窄的高?;颊哌M行幾個月的聯(lián)合治療的結果,表明正在進行的短期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的研究將會建立聯(lián)合治療的有效性,適用于短暫性缺血發(fā)作之后,輕微卒中后,及其他高危人群中。
相關閱讀:
Lancet Neurol:2013神經(jīng)病學總結之多發(fā)性硬化
Lancet Neurol:2013神經(jīng)病學總結之癲癇
Lancet Neurol:2013神經(jīng)病學總結之頭痛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