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范某,男,52歲,農(nóng)民。背部惡寒月余,口干,但飲水少,喜熱飲,晨起口微苦,痰多易咯,飲食尚可,小便可,大便溏,舌淡白、胖大,有齒痕,苔白,脈弦滑,以手觸其肩胛下角偏上處,約手掌大的范圍有冰涼感。否認(rèn)近期感冒病史,無發(fā)熱。聽診顯示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因患者口干少飲,喜熱飲,痰多易咯,便溏,舌胖大有齒痕,脈弦滑,脈癥合參,辨證屬脾陽不足,水氣上犯之痰飲。治以健脾益氣,溫陽利水,方用苓桂術(shù)甘湯加味。處方:茯苓20克,白術(shù)15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葛根10克,生姜5片。10劑,水煎服,日1劑。囑其注意御寒保暖,忌辛辣**性食物。
服藥后,患者背部惡寒明顯減輕,其他不適癥狀亦有好轉(zhuǎn)。藥已見效,故采取守方之法,連續(xù)服用1月后,患者電話告知“背部已經(jīng)不感到?jīng)隽耍歉杏X嗓子還有痰,其他沒有不舒服的”。筆者囑其在上方基礎(chǔ)上加用桔梗10克,半夏10克,繼續(xù)服1月后,癥狀完全消失。
按:本例患者屬《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中“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手大”,是脾陽不足,水飲泛溢,停留心下所致。清代李珥臣于《金匱要略廣注》中亦有論及“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故心下留飲,則陰寒氣徹于背,而陽氣衰息,背寒冷如手大也”,此“心下”指胃與胸膈之處。背部腧穴是人體臟腑經(jīng)絡(luò)氣血輸注之處,心之俞穴在背部,飲留心下,寒飲注其俞,陽氣不能展布,影響督脈溫煦功能,故背部寒冷如手大。病機為飲阻心下陽氣,背俞穴失于溫煦。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xué)會和英國藥理學(xué)會主辦的澳-英聯(lián)合藥理...[詳細(xì)]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xì)]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hù)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