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正散出自《楊氏家藏方》,功用為祛風化痰,通絡止痙。牽正散主治風中經絡,口眼歪斜。牽正散方中白附子性味辛溫,功能祛風化痰,并擅長治頭面之風,為君藥。全蝎、僵蠶均能祛風止痙,其中全蝎長于通絡,僵蠶并有化痰作用,共為臣藥。
一.面肌痙攣
患者,女,36歲,工人。2004年5月8日,前來我院就診。自述7年前,無明確誘因,出現右側下眼瞼跳動,呈陣發(fā)性。在2年內逐漸擴展至整個右側面部,以口角部肌肉抽動最為明顯。程度時輕時重。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及疲勞時加重。3年后,右側面部抽搐頻繁,影響工作和生活,痛苦不堪。2年前曾在某醫(yī)院行莖乳孔乙醇封閉,致右側面癱2個月,面癱恢復后面肌痙攣隨之開始。檢查:神志清楚,語言流利。除右側面肌頻繁抽搐外,心煩易怒,尿赤便干。舌質紅,舌苔薄黃,脈弦有力。辨證為肝陽上亢,風火上擾。故給予牽正散加蜈蚣、天麻、鉤藤、石決明。每日1劑,服藥4周,痙攣消失。追訪1年,未見復發(fā)。
按:本例患者本屬婦人臟燥,見心煩易怒,尿赤便干。舌質紅,舌苔薄黃,脈弦有力。肝經失于舒泄,五臟失于濡養(yǎng),日久致肝氣郁結,風火上擾??梢娪覀认卵鄄€陣發(fā)性跳動,右側面部抽搐頻繁。以牽正散加蜈蚣搜風通絡,天麻、鉤藤、石決明平肝潛陽,諸癥可解。
二.下頜關節(jié)炎
患者,女,23歲,學生。2007年6月1日就診。自述下頜關節(jié)疼痛6天。病人6天前因過食硬物后出現下頜關節(jié)疼痛難耐,張口不能。曾于多家醫(yī)院檢查診斷為下頜關節(jié)炎,建議行小針刀治療,病人因懼怕疼痛而未配合治療,病情無緩解,為求進一步治療而前來我院。查體:下頜關節(jié)疼痛難忍,張口不能,咀嚼食物及說話時疼痛加重,無明顯頭暈頭疼,納差,小便赤,大便干。舌質暗,舌苔薄,脈弦。辨證為瘀血阻滯,故給予牽正散加桃仁、紅花、玄胡。每日1劑,并配合局部按揉。2周后,病人可張口咀嚼,繼續(xù)服用1周,病情基本痊愈,無下頜關節(jié)疼痛,說話咀嚼無障礙。隨訪1年,無復發(fā)。
按:本例為外傷后瘀血阻滯經絡,見下頜關節(jié)疼痛難忍,張口不能,舌質暗,舌苔薄,脈弦。予牽正散通經活絡,桃仁、紅花、玄胡活血化瘀止痛,癥見而解。
三.特發(fā)性振顫
患者,男,28歲,學生。2006年5月15日就診。自述頭部震顫病史2個月,遇情緒激動、緊張等因素時加重。飲酒后暫時緩解,次日加重。為系統(tǒng)治療前來我院。查體:頭部不自主震顫,控制不得,遇情緒波動癥狀加重,飲食尚可,心悸,五心煩熱,夜間為甚,舌質紅,舌苔薄白,脈沉細。辨證為肝陽上亢,虛風內動。給予牽正散加天麻、鉤藤、白芍、當歸、熟地。每日1劑。服用2周,癥狀有所緩解,復服用2周,病患不自主震顫基本消失。隨訪1年,未有反復。
按:此患為陰虛風動之象,見心悸,五心煩熱,夜間為甚,頭部振顫,舌質紅,舌苔薄白,脈細數。以牽正散祛風通絡,天麻、鉤藤平肝潛陽,白芍、當歸、熟地養(yǎng)血柔肝,標本兼治而見效。
四.面癱病例
患者,女,36歲,干部,2001年11月6日就診。因前1天夜間受涼后出現右側面部麻木,晨起發(fā)現口角向左側歪斜,右眼不能閉合而入院。查體:右側額紋消失,右眼瞼不能閉合,右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鼓腮漏氣,舌淡紅,苔薄白,脈浮弦。病人言語清晰,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陰性。診斷為周圍性面癱,證屬經脈空虛,風痰阻絡。治以祛風化痰,通絡止痙,根據病情需要酌情配合散寒、清熱、益氣活血之劑。故給予牽正散加白芍、柴胡。每日1劑,并配合面部針灸理療治療,21天后面肌功能完全恢復,口服歪斜癥狀消失。追訪1年未見復發(fā)。
按:此例為風寒之邪入中面部,痰濁阻滯經絡,而見右側面部板滯,口角歪斜,脈浮弦,還可見舌淡紅,苔薄白,脈浮弦等肝風內動之象,故加白芍,柴胡以養(yǎng)血疏肝。遵古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五.血管神經性頭痛
患者,女,31歲,農民。2007年1月15日單側偏頭痛,偏于左側頭部,牽至額顳部搏動性跳痛,或可擴展至整個頭部皆痛,嚴重時伴惡心、嘔吐,常伴月經失調、痛經、盜汗、心悸、胸悶,有時偏身無力或麻木、眩暈半年。近5天前因情緒波動、睡眠不足、又加上天氣變化、而誘發(fā)頭痛發(fā)作,病情加重,脈象弦,舌紅苔薄白而干。診斷:偏頭痛,屬肝風挾痰竄絡,兼陰液受傷。治擬:祛風豁痰,透絡鎮(zhèn)痛。故選用牽正散加川芎、葛根、蜈蚣。服藥1周,病情略緩解。繼續(xù)服用3周,病人頭疼癥狀基本消失。隨訪1年,病人未有明顯發(fā)作。
按:本患屬風痰阻絡,陰虛之象,又見瘀血象,故予牽正散加蜈蚣通絡化痰,川芎、葛根祛風活血,清熱生津,可解諸癥。
六.三叉神經痛
患者,女,54歲,工人。2002年2月27日,來中醫(yī)院就診,自述顏面疼痛1個月,經多家醫(yī)院診斷為三叉神經痛,多方治療無效,經人推薦前來。查體:患者疼痛呈陣發(fā)性劇烈疼痛,如錐刺火燎。不能進食,伴肢體麻木、乏力,平素體虛,舌質暗,苔薄白,脈弦澀。辨證為風痰郁阻絡。故以牽正散加蜈蚣、川芎、桃仁、紅花、元胡。服8劑而愈。后給予“歸脾丸”服1個月,以補其心脾之虛。隨訪2年未見復發(fā)。
按:本例患者因平素脾胃虛弱,致運化水濕障礙,濕聚日久成痰,痰聚日久成瘀,風邪挾痰瘀之邪阻于經絡,不通則痛,而見諸證。故予牽正散配合蜈蚣搜風化痰通絡,川芎、桃仁、紅花、元胡活血化瘀止痛,后予“歸脾丸”治本,標本兼治而奏效。
在姑息治療方面對于無法切除的大塊腫瘤的管理一直是一個難題。晚期癌癥患者由于...[詳細]
隨著前列腺癌發(fā)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