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員必須嚴格確認患者身份,履行查對制度,“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方法……”
臨床舉措——“即便是我爸,也要這樣核對。”
75歲的周大爺性格開朗,平日總愛和醫(yī)生、護士開玩笑,卻有一副倔脾氣。小張護士是周大爺?shù)呢熑巫o士,在給周大爺輸液時,問起周大爺?shù)拇蔡?、姓名,周大爺只報床號,遲遲不說姓名,卻說:“我經常來你們科室住院,都是老熟人了,你難道不知道我叫啥名字?明知故問嘛。”
小李的父親患有高血壓病,每次住院治療在核對身份時就會有尷尬的事情發(fā)生。小李給父親更換液體時也會像給其他患者一樣,認真核對:“爸,請您報一下自己的床號和姓名。”雖然聲音不大,表情有點緊張,滿臉通紅,但還是一項都不落下。
鄰床的叔叔卻笑了:“自己人你也這么核對呀?死腦筋,這不是明知故問嗎?”小李耐心地解釋道:“反問式核對是最安全的核對方式,即便是我爸,也要這樣核對?!?/span>
原來,陜西省渭南市第二醫(yī)院護理部早在2016年就提倡在各項操作過程中執(zhí)行“反問式核對”和“雙向核對”,即讓患者說出自己的床號、姓名,且不單純以床號或者姓名作為唯一信息核對,一改以前的單向核對方式。
將反問式核對運用到臨床護理操作中,就是向患者反問提問床號、姓名等信息,讓患者自己回答,表面上看似疑問,實際上核對者是在強調肯定或否定的床號、姓名等信息。答案就在問題里,且答案是唯一的。
反問式核對是最安全的核對方式。護士在操作過程中,三次查對(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采用反問式核對方式,即由患者自己說出床號及姓名等信息,護士認真核對無誤后執(zhí)行,大大提高了治療護理的準確性。
反問式核對增加了護理人員和患者的注意力及查對質量,能有效避免患者因侯診時間過長而產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而出現(xiàn)的認知偏差。
針對文中實例“即便是父親住院,護士也堅持詢問,讓父親自己報姓名,床號等”,有些人表示:該做法雖是在堅持執(zhí)行核對標準,工作也特別認真,但形式是否太過死板,不同的人也不懂得變通。
“一定要這樣做嗎?”帶著這一問題,記者采訪了該院護理部主任李英莉。
專家觀點——一定要這樣做!
“是的,一定要這樣做!不管是任何人,我們都要求護理人員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這不僅體現(xiàn)了我們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也保證了病人的安全和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是護理安全的保障。”受訪伊始,李英莉就明確且堅定地表達了她的觀點與態(tài)度。在她看來,該護士的做法很好,值得該院其他護士學習與對標自查。
李英莉解釋,護士堅持讓其父親報姓名及床號時,父親本人以及鄰床患者從表面看來,認為護士是多此一舉、明知故問,但實則是非常有必要。
作為父親,當住進病房后他就多了一重身份,那就是患者。護士針對自己的父親依然嚴格執(zhí)行平日護理工作中要求的查對制度,不僅不會引起反感,幾次下來,反而會讓父親本人和鄰床患者從內心感受到護士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
“畢竟,病房中患者有姓名相近或相似的,甚至有同名同姓的或是轉床的,如果不嚴格執(zhí)行反問式查對制度,就有可能出現(xiàn)差錯事故,不能確保護理安全……在生命安全面前,容不得半點大意或放松!”
針對部分人的質疑,李英莉表示,這或許和某些護士在核對時語氣過于書面及呆板,缺乏人文關懷等有一定關系。所以,在嚴格執(zhí)行標準的基礎上,該院同樣注重對護理人員溝通技巧與表達方式方法等人文方面的培訓與引導,讓護士學會靈活溝通,不斷提高患者住院感受。
讓生命安全得到最大保障
再強調“反問式核對”的顯著優(yōu)點后,對質量要求精益求精的李英莉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操作過程中,可以簡化最后一次核對的流程,更注重前兩次的核對;針對個別護士在語氣及面部表情上的欠缺,護理部也要進一步加大指導,提升人文關懷與教育……”
據悉,除了“反問式核對”,該院護理部在質量改進的路上不斷創(chuàng)新與探索,“我們還制作了不同的標識牌,如紅色的血型牌、特殊用藥的警示牌、重?;颊叩臉俗R等,以便于護理人員進行精確查對;在為患者做眼部手術時,我院通常采用給哪邊眼睛做手術,手腕帶就戴在哪只胳膊上,這樣不管是大夫還是護士,查對就不容易出現(xiàn)差錯了……”
來 源 | 現(xiàn)代護理報
版權歸原作所有,若有違規(guī)、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最新!醫(y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xù)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專業(yè)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