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心血管內(nèi)科醫(yī)學進展 > ICU內(nèi)藥物與機械裝置預防血栓的博弈
一項發(fā)表于《美國胸科雜志》的觀察性研究指出,與機械裝置相比,預防性抗凝治療因可對抗靜脈血栓栓塞(VTE)的形成,因而能挽救更多ICU患者的生命。
該研究由馬薩諸塞大學Craig M. Lilly醫(yī)生及其同事在研究中指出。研究者使用了飛利浦eICU研究所的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來自294,896個患有嚴重疾病且無法行走的成年人,他們在國內(nèi)271個ICU內(nèi)停留超過24小時。最近,這些數(shù)據(jù)還被用于顯示遠程監(jiān)測系統(tǒng)降低死亡率及減少住院時間的效果。
除了7%的患者以外,其他患者均得到某一形式的靜脈血栓栓塞預防止療,32%同時接受了預防性抗凝治療及機械裝置預防止療,27%僅接受抗凝治療,34%接受機械裝置預防止療而無抗凝治療。
下腔靜脈過濾器使用得不多,在機械裝置預防止療中僅占不到1%.研究人員指出,臨床醫(yī)生的選擇存在顯著的組間差異,可能導致偏倚,在分析中并未完全被校正。同時,目前尚不清楚沒有功能或被長時間移除的機械裝置的比例是多少。
結果顯示,與未采用靜脈血栓栓塞(VTE)預防策略相比,預防性抗凝治療總計降低了ICU患者19%的死亡風險(P<0.001),降低了醫(yī)院患者16%的死亡風險(P<0.0001)。
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在校正了疾病的嚴重程度、機械通氣及其他因素后,與未采取預防策略相比,單純使用機械裝置而無抗凝實際上升高了11%的住院死亡率。當在87,000多組傾向性配對的患者中進行直接比較時,預防性抗凝降低18%的ICU和住院死亡率(P<0.001)。
與無預防止療相比,機械裝置聯(lián)合抗凝預防未能降低總體醫(yī)院死亡率,但在ICU降低了4%的死亡率(P<0.001)。研究結果總體表明,機械裝置或降低ICU患者抗凝治療的保護作用,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Lilly團隊警告稱,危重患者VT的風險實際上是升高的,但由于證據(jù)質(zhì)量不高,建議在這些人群中優(yōu)先使用抗凝血劑的指南意見并不十分有力。之前的一些研究還顯示,在術后及其他非危重患者中,機械裝置顯示出同等或更高的有效性,但在這里似乎并不適用。
一種可能的解釋為,預防性抗凝治療在重要護理實踐中實施得更好。
“在術后及創(chuàng)傷患者中所使用的間歇充氣加壓裝置記錄到,一半的患者由于缺乏動力或管道閉塞而使裝置失去功能,”Lilly團隊指出,“除了設備無功能時無法為患者帶來獲益,在日常臨床工作中,加壓靴和彈力襪被定期移走也是一個原因。”
然而,通過真實世界研究,研究者可能會得到與從最好的臨床試驗所得出的結論不同的見解,后者所納入的受試者甚至不到全部符合條件的患者的三分之一,Lilly的 一項發(fā)表于《美國胸科雜志》的觀察性研究指出,與機械裝置相比,預防性抗凝治療因可對抗靜脈血栓栓塞(VTE)的形成,因而能挽救更多ICU患者的生命。
該研究由馬薩諸塞大學Craig M. Lilly醫(yī)生及其同事在研究中指出。研究者使用了飛利浦eICU研究所的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來自294,896個患有嚴重疾病且無法行走的成年人,他們在國內(nèi)271個ICU內(nèi)停留超過24小時。最近,這些數(shù)據(jù)還被用于顯示遠程監(jiān)測系統(tǒng)降低死亡率及減少住院時間的效果。
除了7%的患者以外,其他患者均得到某一形式的靜脈血栓栓塞預防止療,32%同時接受了預防性抗凝治療及機械裝置預防止療,27%僅接受抗凝治療,34%接受機械裝置預防止療而無抗凝治療。
下腔靜脈過濾器使用得不多,在機械裝置預防止療中僅占不到1%.研究人員指出,臨床醫(yī)生的選擇存在顯著的組間差異,可能導致偏倚,在分析中并未完全被校正。同時,目前尚不清楚沒有功能或被長時間移除的機械裝置的比例是多少。
結果顯示,與未采用靜脈血栓栓塞(VTE)預防策略相比,預防性抗凝治療總計降低了ICU患者19%的死亡風險(P<0.001),降低了醫(yī)院患者16%的死亡風險(P<0.0001)。
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在校正了疾病的嚴重程度、機械通氣及其他因素后,與未采取預防策略相比,單純使用機械裝置而無抗凝實際上升高了11%的住院死亡率。當在87,000多組傾向性配對的患者中進行直接比較時,預防性抗凝降低18%的ICU和住院死亡率(P<0.001)。
與無預防止療相比,機械裝置聯(lián)合抗凝預防未能降低總體醫(yī)院死亡率,但在ICU降低了4%的死亡率(P<0.001)。研究結果總體表明,機械裝置或降低ICU患者抗凝治療的保護作用,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Lilly團隊警告稱,危重患者VT的風險實際上是升高的,但由于證據(jù)質(zhì)量不高,建議在這些人群中優(yōu)先使用抗凝血劑的指南意見并不十分有力。之前的一些研究還顯示,在術后及其他非危重患者中,機械裝置顯示出同等或更高的有效性,但在這里似乎并不適用。
一種可能的解釋為,預防性抗凝治療在重要護理實踐中實施得更好。
“在術后及創(chuàng)傷患者中所使用的間歇充氣加壓裝置記錄到,一半的患者由于缺乏動力或管道閉塞而使裝置失去功能,”Lilly團隊指出,“除了設備無功能時無法為患者帶來獲益,在日常臨床工作中,加壓靴和彈力襪被定期移走也是一個原因。”
然而,通過真實世界研究,研究者可能會得到與從最好的臨床試驗所得出的結論不同的見解,后者所納入的受試者甚至不到全部符合條件的患者的三分之一,Lilly的團隊指出。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fā)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fā)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