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肝病科醫(yī)學進展 > 真實世界研究:telaprevir/boceprevir治療丙型肝炎的療效及安全
根據(jù)一項大型分析的結果,與含聚乙二醇干擾素和利巴韋林的方案相比,含telaprevir、boceprevir的方案可提高12周的持續(xù)病毒學應答率,并且毒性較低。
“與接受聚乙二醇干擾素/利巴韋林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telaprevir 和boceprevir治療的患者SVR率更高,也更接近在一些關鍵的試驗中報道的結果。”匹茲堡大學醫(yī)學院的 Adeel A. Butt 博士和同事們寫道。“血液學不良事件頻繁,但嚴重的毒性反應是罕見的。”
研究人員旨在真實世界中比較接受含boceprevir (Victrelis, Schering-Plough) 和telaprevir (Incivek, Vertex Pharmaceuticals)方案治療的患者與接受含聚乙二醇干擾素和利巴韋林治療的患者的SVR12和血液學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數(shù)據(jù)來自電子檢索HCV感染退伍軍人隊列(ERCHIVES)。聚乙二醇干擾素/利巴韋林組患者為對照組,并且是基因1型HCV患者。
對2288例接受boceprevir治療的患者,409例接受telaprevir治療的患者和6308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擾素+利巴韋林治療的患者進行分析。Boceprevir組31%的患者既往接受過治療,telaprevir組43%的患者既往接受過治療,聚乙二醇干擾素/利巴韋林組9%的患者既往接受過治療。Boceprevir組17%的患者基線時有肝硬化,telaprevir組37%的患者基線時有肝硬化,聚乙二醇干擾素/利巴韋林組14%的患者基線時有肝硬化。Boceprevir組基因1a型丙型肝炎患者占63%,telaprevir組占54%,聚乙二醇干擾素/利巴韋林組占48%.
主要的排除標準包括HIV合并感染和無HCV RNA數(shù)據(jù)。
除了SVR12,血液學毒性(定義為3/4級貧血、中性粒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作為主要的預后指標。
Boceprevir組無肝硬化、初治患者實現(xiàn)SVR12的比率為65%,telaprevir組為67%,聚乙二醇干擾素/利巴韋林組為31%.Boceprevir組經(jīng)治的非肝硬化患者實現(xiàn)SVR12的比率為57%,telaprevir組為54%,聚乙二醇干擾素/利巴韋林組為13%.Telaprevir組和boceprevir組比較沒有顯著差異,而這兩組與聚乙二醇干擾素/利巴韋林組比較差異明顯(P <0.0001)。
Boceprevir組3/4級貧血的發(fā)生率為7%,telaprevir組為11%,乙二醇干擾素/利巴韋林組為3%.4級血小板減少癥的發(fā)生率分別為2.2%、5.4%、1.7%.而4級中性粒細胞減少發(fā)生率分別為8.2%、5.6%和3.4%.
編譯自:Telaprevir, boceprevir not toxic in real-world study.Healio,Jan 8,2015.
在新藥取得成功之前,應用口服核苷(酸)類似物(NA)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簡稱...[詳細]
5月17日,在第十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上,我國香港大學司徒偉基教授交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