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 劉某,女,42歲,2003年11月初診。患者3月前曾患感冒發(fā)熱,病后形瘦乏力,胃納不佳,西醫(yī)診斷為消化功能障礙,服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之類,效果不佳??淘\:面色少華,胃中時有灼熱,食欲不振,頭昏乏力,大便量少不爽,小便短。舌質(zhì)紅,少苔,脈弦細無力。辨證屬氣陰兩虛,胃陰不足,肝木乘土,運化失常。治以益氣養(yǎng)胃,柔肝助運。處方:黨參12克,生黃芪15克,烏梅10克,生麥芽12克,枸杞子12克,雞內(nèi)金12克,金石斛9克,黃連5克,神曲9克。5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藥后精神好轉(zhuǎn),飲食增進,食后胃中無灼熱感,藥已見效。前方加麥冬12克,白豆蔻6克再進5劑,諸癥悉平。
按:本案立方用藥,妙在方內(nèi)加入烏梅一藥。烏梅味酸性平,入肝、脾、肺、大腸經(jīng),有收斂生津止渴、安蛔止痛之功。近年來筆者常用烏梅配合益氣和胃、養(yǎng)陰生津、理氣止痛藥治療消化功能不良,取得很好的療效。
縱觀歷代醫(yī)家,對烏梅之用評價甚高,葉天士善用烏梅治胃陰虛,肝郁脾虛之癥。他認為“凡醒胃、養(yǎng)胃及治胃病,必先制肝”。“治胃應重視養(yǎng)胃”,“烏梅味酸,且稟木氣最全,花于冬而實于夏,得少陽生氣而成”。故為制肝、柔肝、養(yǎng)胃生津之良藥。本案患者病已久,消化功能障礙,筆者在用參芪及消導之品的基礎上,用烏梅之味酸,以圖酸甘化陰,共濟養(yǎng)胃,調(diào)和中焦,柔肝助運,故效甚捷。
案2 李某,女,54歲,2007年5月初診?;颊咴V其患慢性膽囊炎3年,近來常有發(fā)作。治以疏肝理氣,有小效,但總未能徹底好轉(zhuǎn),常感右上腹隱隱鈍痛,口干喜飲,大便數(shù)日一解,色黃。觀其舌紅苔黃膩,脈弦而滑。屬濕熱挾滯,壅結(jié)肝膽。治以清化濕熱,利膽通腑。處方:茵陳20克,烏梅9克,生大黃9克(后下),木香6克,佛手9克,雞內(nèi)金10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10克,山楂10克,甘草5克。3劑,日1劑,水煎服。
二診:藥后病情稍安,仍上腹痛不休,思之再三,方內(nèi)酌加烏梅10克,5劑,水煎服,日1劑。藥后腑氣得通,小便轉(zhuǎn)清,右上腹鈍痛已解,囑以上方繼服10劑,后病未再復。
按:近代醫(yī)學研究,烏梅有收縮膽囊作用,可促進膽汁分泌,故本案二診加烏梅一味,取其利膽止痛作用,故獲效。
小細胞肺癌(SCLC)是一種難治、預后極差的肺癌亞型,其特征是快速生長和早...[詳細]
復雜膽道結(jié)石作為肝膽外科的重要疾病,因其病情復雜、多樣化特點,對診療技術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