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消化內科醫(yī)學進展 > 影響胃腺癌患者生存時間的因素有哪些?
2013年12月刊發(fā)在《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炎癥性腸病者使用干擾素(IFN)與利巴韋林治療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安全有效。
炎癥性腸病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時在應用IFN的治療過程中,炎癥性腸病病情通常會加重,且通過藥物相互作用混合亦會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如全血細胞減少或肝毒性等。為了評估炎癥性腸病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時使用IFN與利巴韋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來自美國梅奧醫(yī)學中心的研究者進行了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
研究主要涉及2001年至2012年間在羅契斯特市梅奧醫(yī)學中心內所有接受IFN基礎治療的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在抗病毒治療和隨后的12個月中,研究者通過臨床表現、內窺鏡與組織學參數對炎癥性腸病的惡化情況進行評估。基線與治療期,通過3個細胞系水平對血液毒性進行評估。治療結束后24周,通過血清丙型肝炎病毒 RNA水平評估抗病毒治療的有效性。
研究共確認15例伴有炎癥性腸病的病例(8例患有潰瘍性結腸炎和7例患有克羅恩?。?。結果顯示,在治療期間,只有1例患者出現病情加重,使用美沙拉嗪灌腸劑后癥狀得到了控制。完成抗病毒治療后不久,另一名患者發(fā)生惡化,2周后癥狀自行恢復到基線水平。IFN基礎治療的同時,所有受試者均出現預期的全血細胞減少。持續(xù)病毒學應答率為67%.
另外,研究者也對相關主題在EDLINE數據庫進行檢索,相關資料也顯示炎癥性腸病患者進行丙型肝炎病毒治療時應用IFN療法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