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心血管內科醫(yī)學進展 > [GWICC2014]劉仁光:房室傳導阻滯診斷難點與解析
在第25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上,遼寧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劉仁光教授講解了房室傳導阻滯(AVB)診斷的難點,分析了心電圖診斷AVB的實用性和局限性。
一、心電圖診斷AVB的實用性和局限性
1、實用性
(1)清楚記錄P波和QRS波群,準確測量PR間期、P與QRS關系。
(2)不僅可做出診斷,并可依據(jù)程度分為三度兩型,有助病情分析。
(3)希氏束電圖能準確定位,但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限制了臨床廣泛應用。它不僅沒有改變心電圖的重要性,反而促進了臨床心電圖的發(fā)展。
2、局限性
(1)AVB診斷標準需要進一步完善
P與QRS的傳導關系:不僅取決于不應期,還受到PP間期、逸搏間期和不應期生理變化的影響?,F(xiàn)有的診斷標準沒有考慮PP間期和逸搏間期對診斷的影響。
心電圖分析中應注意下列問題:
①不應期明顯延長,但如仍小于PP間期,不能做出診斷(圖1-A);
②逸搏間期小于2倍PP間期可造成組織程度加重的假象(圖1-BC);
③睡眠中心律40-50bpm時出現(xiàn)II度I型AVB,白天活動時心律達140bpm以上,房室傳導正常,與自主神經功能影響有關(圖2)。
(2)對阻滯區(qū)不能做出準確定位
房室阻滯的預后和治療不僅取決于阻滯程度,更重要的是阻滯部位。如發(fā)生在雙束支水平的I度AVB,肯定有器質性病變,同時易發(fā)展成II度和III度AVB.從預后和治療角度,阻滯部位比阻滯程度更重要。
(3)有些心律失常中AVB尚無診斷標準
例如,心房顫動中如何診斷房室阻滯;預激綜合征的患者如何分析正路的房室阻滯。這些問題都有待于進一步解決。
二、PR間期延長與I度房室傳導阻滯診斷
PR間期延長是I度AVB的基本心電圖表現(xiàn),但是PR間期正常不能排除I度AVB,PR間期延長也不都是I度AVB.那么,PR間期能延長到何等程度?T波(或R波)前的P波能否下傳心室?PR間期延長是否需要治療?這是臨床中常見的問題。
1、PR間期正常的I度AVB
房內、希氏束及希氏束下的I度AVB:當傳到時間輕度延長時,PR間期可在正常范圍。
個體差異影響:如原PR間期為0.13s,PR間期延長0.05s,此時PR間期僅0.18s,卻已有I度AVB.
2、PR間期延長不都是I度AVB
必需排除:①干擾引起的生理性I度AVB,如房速;②隱匿性早搏引起的偽I度AVB(圖3);③房室結雙徑路中的蟬聯(lián)現(xiàn)象引起的假I度AVB(圖4)。
3、PR間期延長的程度和意義
通常延長程度在0.21-0.35s,偶爾達到1.0s.顯著延長(>0.04s):常提示阻滯部位在房室結;P波可重合在T波、ST段甚至R波前,容易誤認;可影響心功能。
4、發(fā)生在R波前的P波能否越過R波下傳心室?
(1)正確理解“房室交界區(qū)有效不應期(ERP)相當于P波頂峰到T波頂峰”
“房室交界區(qū)有效不應期(ERP)相當于P波頂峰到T波頂峰”只代表正常時ERP上限(相當于PR上限0.20s),有助于房早未下傳的臨床意義分析;決不能誤認為發(fā)生在T波頂峰前的P波均不能下傳心室。
(2)PR間期延長時不能依賴P波與T波及R波的位置關系判定P波能否下傳心室
PR間期延長,相當于QRS-T后移。PR間期延長大于交界區(qū)ERP時,R波后移到ERP之外,在R波前存有可激間期,次期出現(xiàn)的P波可越過R波下傳心室。
5、PR間期延長是否需要治療?
這取決于PR間期延長的程度和對心功能的影響。PR間期<0.35s,對心功能無明顯影響;PR間期持續(xù)、過度延長(>0.35s),可引起PR間期過度延長綜合征,引起二尖瓣返流及心功能不全,這時需要對PR間期過度延長給予治療。
三、II度房室傳導阻滯I型與II型的識別
1、電生理機制
I型:相對不應期和有效不應期均延長,在相對不應期呈遞減傳導
II型:有效不應期顯著延長,呈現(xiàn)“全或無”的傳導
2、心電圖表現(xiàn)
I型:下傳的PR間期不固定,連續(xù)下傳PR逐次延長至脫漏,不完全房室分離,PR與RP呈反比關系
II型:下傳的PR間期固定
3、阻滯部位
I型:多位于房室結(70%-75%)
II型:幾乎均位于希-浦系內(BB 80%,HB 20%)
4、預后和治療
I型:預后較好
II型:易發(fā)展成III度AVB,常需要起搏治療。
5、鑒別診斷難點(2:1、3:1及高度房室阻滯)
下列幾點有助于識別:(1)過去是否記錄到過文氏周期;(2)動態(tài)心電圖是否有文氏周期,奪獲心搏PR間期是否相同(圖9);(3)靜脈注射阿托品阻滯程度——減輕支持I型,加重支持II型;(4)臨床:洋地黃中毒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多見I型。
四、房室分離與III度房室傳導阻滯診斷
房室分離是III度房室傳導阻滯的基本心電圖表現(xiàn),但房室分離不等于III度房室傳導阻滯。房室分離按照產生原因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干擾性房室分離
干擾性房室分離是由于心室提早激動,使本能下傳的P波因遇提早激動產生的生理不應期而不能下傳。心電圖特點:房室分離,室率>房率。
2、干擾+阻滯性房室分離
(1)室率>房率符合干擾性房室分離,應尋找阻滯的證據(jù),包括:T波結束后的P波仍不能下傳心室(圖10);T波結束后下傳的PR間期延長(圖11);房室分離前、后心電圖有I度或II度AVB表現(xiàn)。
(2)房率>室率,應識別干擾的可能,例如:逸搏間期<2倍PP間期(存在干擾可能);房室分離前后有2:1 AVB(病情無變化),為II度AVB并干擾(圖12)。
3、III度房室傳導阻滯
III度AVB指房室傳導系統(tǒng)某部位有效不應期極度延長(大于逸搏周期),產生完全房室分離:房率>室率,心室必需為緩慢的逸搏心律。
III度AVB有嚴格的條件:(1)逸搏心律需<45 bpm;(2)逸搏周期≥2倍PP間期(有助于排除II度AVB);(3)并要求房率<135 bpm(以排除生理不應期影響)。
五、房室阻滯心電圖定位的曙光
房室阻滯部位比組織程度更重要,房室阻滯定位目前依靠心內電圖,是否能通過體表心電圖定位呢?
下圖是常規(guī)12導聯(lián)心電圖,示:2:1 AVB+RBBB,阻滯部位如何判斷呢(LBBB or AVN?)?
V5導聯(lián)P波下傳的QRS:前均有2個小波(紅色箭頭);起源心室QRS:前均無小波(黑色箭頭);阻滯的P波:后均無小波(藍色箭頭)——提示阻滯部位在房室結。
對100例正常人新心電圖進行記錄分析,發(fā)現(xiàn):在記錄到P、QRS、T波同時,在P前(A)、P中(B)PR段(C)和ST段、T波升支(D)上可記錄到更微小的心電波。目前研究正在進行中,房室阻滯心電圖定位的初露曙光。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fā)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fā)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