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C-反應蛋白與胎膜早破的關系
2018-09-13 00:21
閱讀:3080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房勇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胎膜早破是指在臨產前胎膜自然破裂,胎膜早破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性因素,其次是胎膜發(fā)育不良、宮腔內壓力異常、子宮頸功能不全、創(chuàng)傷和機械性**等。
胎膜早破是指在臨產前胎膜自然破裂,胎膜早破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性因素,其次是胎膜發(fā)育不良、宮腔內壓力異常、子宮頸功能不全、創(chuàng)傷和機械性**等。
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在機體受到感染或組織損傷時血漿中一些急劇上升的蛋白質(急性蛋白)。在臨床上,常通過化驗血C-反應蛋白的含量,來判斷是否存在感染性因素,以及作為治療效果的追蹤評價指標。
我院產科近三年來的產前檢查中,常規(guī)在孕早中晚期分別化驗C反應蛋白共三次,以預測有無感染因素存在。
回顧分析結果為:
住院待產孕婦共3109人次,化驗C-反應蛋白共2982人,順產共1745人,隨機抽取C-反應蛋白正常組及異常組各300人次,追蹤其胎膜早破的發(fā)生率。
圖片來源:123RF
結果是:
C-反應蛋白正常發(fā)生組胎膜早破28人,發(fā)生率9.3%,異常組發(fā)生胎膜早破65人,發(fā)生率21.6%,明顯高于正常組,經統(tǒng)計學分析,為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復習病例的結果,可以得出結論:
C-反應蛋白在預測胎膜早破中的敏感性及特異性是比較高的,可以更好地指導臨床,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如對于有潛在感染因素的孕婦,可以提前進行消炎治療,而不必等到出現胎膜早破12小時后在再處理,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很多并發(fā)癥的出現,如胎兒宮內感染、新生兒窒息、產褥病率等。
另外,分娩前有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者,分娩后需要復查,以指導用藥及追蹤治療效果,可以作為產后常規(guī)化驗,值得推廣。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