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腎內(nèi)科醫(yī)學進展 > 腎病綜合征及其藥物治療
腎病綜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常見的臨床綜合征,其診斷標準是:①大量蛋白尿(>3.5g/24hr);②血漿白蛋白<30g/L;③水腫;④高脂血癥。前兩條為診斷的必備條件。NS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本文的藥物治療主要針對原發(fā)性NS。
藥物治療
1 對癥治療
1.1低鹽飲食:水腫時應低鹽(<3g/d)。
1.2利尿消腫:
① 噻嗪類利尿劑:適用于輕度浮腫病人,常用氫氯噻嗪一次25mg,一日3次,長期服用應防止低鉀、低鈉血癥。
② 潴鉀利尿劑:適用于低鉀血癥,常用螺內(nèi)酯一次20mg,一日1~2次;或氨苯蝶啶一次50mg,一日1~2次。單獨使用利尿作用不顯著,可與噻嗪類利尿劑合用。長期使用需防止高鉀血癥,對腎功能不全病人應慎用。
③ 袢利尿劑:適用于中、重度水腫病人,常用呋塞米一日20~120mg,或布美他尼一日1~5mg,分次口服或靜脈注射。應用袢利尿劑時需謹防低鈉血癥及低鉀、低氯血癥性堿中毒。
④ 右旋糖酐或代血漿:常用不含鈉的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淀粉代血漿(706代血漿,分子量2.5萬~4.5萬),一次250~500ml靜脈滴注,隔日1次。隨后加袢利尿劑可增強利尿效果。但對少尿(一日尿量<400ml)病人應慎用或避免使用。NS病人利尿要避免過度和過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黏傾向,誘發(fā)血栓、栓塞并發(fā)癥。
1.3 減少尿蛋白:ACEI或ARB(見第4章-心血管病系統(tǒng)疾病用藥)有不依賴于降低全身血壓的減少尿蛋白作用,應用其降尿蛋白時,劑量一般應比常規(guī)降壓劑量大,才能獲得良好療效。血容量嚴重不足或應用強利尿劑后應慎用,以免誘發(fā)急性腎功能不全。
2 抗炎及免疫抑制治療
2.1 糖皮質(zhì)激素: 激素可以通過抑制炎癥反應、抑制免疫反應、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響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綜合作用而發(fā)揮其利尿、消除尿蛋白的療效。
使用原則和方案一般是:
①起始足量:常用藥物為潑尼松一日1mg/kg,口服8周,必要時可延長至12周;局灶階段性腎小球硬化病人應延長至3~4個月。
②緩慢減量:足量治療后每2~3周減原用量的10%,當減至20mg/ 日左右時癥狀易反復,應更加緩慢減量。
③長期維持:最后以最小有效劑量(10mg/ 日)再維持半年左右。可采取全日量頓服或在維持用藥期間兩日量隔日一次頓服,以減輕激素的副作用。水腫嚴重、有肝功能損害或潑尼松療效不佳時,可更換為潑尼松龍(等劑量)或甲潑尼龍(4mg甲潑尼龍相當于5mg潑尼松)口服或靜脈滴注。地塞米松半衰期長,副作用大,現(xiàn)已少用。
根據(jù)患者對糖皮質(zhì)激素的治療反應,可將其分為“激素敏感型”(用藥8~12周內(nèi)NS緩解)、“激素依賴型”(激素減量到一定程度即復發(fā))和“激素抵抗型”(激素治療無效)三類,其各自的進一步治療有所區(qū)別。
長期應用激素的患者可出現(xiàn)感染、藥物性糖尿病、骨質(zhì)疏松等副作用,少數(shù)病例還可能發(fā)生股骨頭無菌性缺血性壞死,需加強監(jiān)測,及時處理。
糖尿病患者易形成心血管疾病及非心血管疾病并發(fā)癥。在不同的研究中,急性腎損傷...[詳細]
Eculizumab可用于治療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通用名為...[詳細]